来源:EFL生物3D打印与生物制造
大尺寸骨缺损的修复面临巨大临床挑战,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存在供体短缺、免疫并发症及感染风险等问题,组织工程策略虽有潜力,但在实现持续成骨诱导并与宿主微环境代谢兼容方面仍未达标。
来自中南大学的赵瑞波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乳酸功能化的3D打印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PCL/nHA/SL),该支架将结构支撑与代谢-表观遗传调节相结合,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通过诱导STAT1的赖氨酸乳酸化修饰,改变其亚细胞定位,释放RUNX2以激活成骨转录程序,在体内可驱动大尺寸缺损处的功能性骨再生。
相关工作以“Lactate-functionalized 3D-printed PCL/nHA scaffold drives BMSC osteogenesis via metabolic-epigenetic crosstalk”为题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上。
研究要点
支架制备与优化
制备 3D 打印 PCL/nHA/SL 支架,筛选出 1% 乳酸为最优浓度,评估其生物相容性。
成骨分化能力验证
检测支架对 BMSC 矿化、ALP 活性及成骨标志物的提升作用。
乳酸化修饰机制探究
通过蛋白组学发现 STAT1-K193 乳酸化,明确其为成骨调控关键靶点。
STAT1 乳酸化功能验证
证实 K193 乳酸化调控 STAT1 亚细胞定位,解除对 RUNX2 的抑制。
体内骨再生效果评估
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验证支架促进功能性骨再生的能力。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16/j.mtbio.2025.102101
|
上一篇:3D打印骨软骨谱系特异性双相支架用于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下一篇:宾汉姆顿大学3D打印不锈钢阳极让微生物电池更环保、更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