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3D打印的神奇意义在于产品开发

3D打印动态
2013
10/25
21:42
分享
评论
      对于3D打印,业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预测它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种认为它不具有商业价值。24日来南京江宁参加中国3D打印研究院初创的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卢秉恒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3D打印的研究和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说成是“工业革命”为时尚早,但它的确对产品研发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推动个性化产品制造,漠视和低估它的前景也过于悲观了。

      “3D打印”的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产品制造不需要刀具、夹具和机床,想法和设计在电脑上画图,通过打印机就可以变成产品,这简直太奇妙了!”以英国《经济学人》为代表的理论界预测,3D打印“颠覆我们的(制造业)传统理论和概念,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产业界却不这么乐观。在2013台湾平面显示器展会上,制造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鸿海30年前就在用3D打印技术,但无法量产于商业用途。他以3D打印制造出的电话为例,说明这东西可以制造出,但只能看,不能用;不能加上电子组件,无法成为电子产品量产。“(3D打印)如果真的是(有用),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卢秉恒院士首创“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3D打印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他认为,理论界的预期只是一种展望,尚需时间来检验,而企业家的应用的确说明了这项技术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攻克的难题。

      卢秉恒介绍,目前3D打印的“神奇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开发上。譬如,飞机的研发周期约为20年,汽车的开发周期两三年,耗时这么长,就因为一些核心部件、零件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像美国飞机的发动机零部件需要多达2500次试验,如果采用传统制造,费时费力,风险极大,而3D技术可以自动、快速、直接和精确地将计算机中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并缩减生产成本,过去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也许几天、几小时就可以完成。

      “对于制造业来说,研发比产能更重要。”卢秉恒介绍,美国科技界统计,通过3D打印,产品研发周期和费用只有过去的一半,这就大大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3D还可“打印”传统制造无法生产的产品,譬如特殊形状的发动机零部件、特殊功能的人工骨。西安交大通过3D打印嫁接生物仿真技术,生产出医学用钛合金人工骨,从外到内分为骨质层、骨松层、骨髓层,和人体骨并无二致。“所以如果3D打印将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影响’,也要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制造和新型材料等综合叠加来实现,单是3D打印一项,完不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据介绍,目前适用于3D打印的材料只有光敏树脂、塑料、钛粉等近10种,产品精度不够,效率不高,如“打印”一个苹果型的玩具要8小时。卢秉恒说,这正是3D打印有待攻克的课题。他介绍,从制造业历史看,铸造业(材料增加)已有三四千年,切割技术(材料去除)也有几百年,3D打印(材料增生)的发展才30年。“中国已成制造业大国,需求是最好的大学,结合信息技术、材料科技,3D应用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上一篇:【转】3D打印照相馆,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下一篇:照片转3D模型软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