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已经从技术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我国已将3D打印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南极熊认为,目前3D打印产业进入了一个误区:追求先进技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支撑,很多成熟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却没有用到实处。缺口巨大的3D打印技工如何培养?渭南高新区利用在3D打印产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不断为构建3D+人才培养体系做有益探索。
技工缺口较大 需求不断攀升
从市场规模和发展阶段来看,我国3D打印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据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调研报告估测,2014年—2018年我国3D打印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4%,到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从技术专利方面来看,我国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目前以10%的份额逐年增长,占据世界前三的位置。
“其实中国在3D打印方面不缺技术,但是真正把技术与构思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工人少之又少。”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公司总经理曹江涛说,在3D打印企业人才结构上,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的占38%,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36.5%,从社会招聘占25.5%,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仍很大,而末端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且需求还在不断攀升。
职业教育缺乏专业体系
位于黄河金三角的山西晋城技师学院2013年成立时正赶上3D打印发展的风口,此时同属一个区域的渭南市3D打印产业也迅速崛起。能否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熟悉建模、设计和设备操作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该学院一直想做的事情,然而这样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实施落地。
市场在哪儿?企业需要什么方向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在哪儿?这些都是空白,没有一个权威的指导性意见,这就导致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不敢放开手脚贸然开设专业。”山西晋城技师学院副校长李艳坦言。
在我国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中3D打印技术应用相关专业或课程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空白阶段,很多开有相关专业的院校基本都是挂靠在机械设计、工业设计、材料学、模具学等传统专业上,有些职业院校仅仅是在原有的实训室基础上购置3D打印的相关设备供实训教学,导致部分实验实训设施难以发挥作用。“按照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只有3D+才能达到发展需求,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却是走了一条相反的路。”曹江涛说。
困难还远远不止于此。2016年10月,成都技师学院与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签约共建3D打印学院,由于没有教学指导大纲、师资和权威的教材,该校3D打印人才培养一直处于摸索阶段。
“据我了解全国434所技师学院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较多,但都规模小,师资、设备力量薄弱,而且不成专业体系,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3D打印专业体系建设上的欠缺,严重制约了相关人才培养。”成都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陈昌辉说。
构建3D+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3月16日,在“全国职业院校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渭南市高新区提出3D+这一人才培养概念,在3D打印领域渭南高新区除了继续致力于研究、制造外,还将构建3D+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渭南高新区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7年3月起该区将牵头遴选不少于10所开有3D打印相关专业的骨干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开发团队,在了解掌握企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对员工能力要求等情况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完成专业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设计,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完成大纲意见征求,并将成果送人社部审定。同时,依托高新区自有人才资源优势,按照审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发教材和配套资源,并针对专业技能、专业建设、教材使用、专业教学的教学组织实施等能力层面组织师资培训,到2018年6月渭南高新区将完成3D打印专业建设工作,形成包括教学计划、大纲编制、教材开发、师资培养于一体的全套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渭南市高新区还实践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模式。3月16日,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教育与培训基地、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3家共建的“渭南3D打印创新学院”落户渭南高新区,该学院计划今年秋季将在全国统招600人按照三方合作协议培养人才,为缓解当前3D打印技术人才缺口做有益探索。
来源:陕西日报
延伸阅读:
陕西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卢秉恒连任第二届理事长
陕西发展增材制造占领产业高地
|
上一篇:从3D打印到4D打印——南极熊深度解析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下一篇:空客A380再次试装3D打印部件:采用钛金属,重量减轻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