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为什么要发展增材制造?(上)

3D打印动态
2017
06/13
13:51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小软熊 于 2017-6-13 13:51 编辑

3D打印代表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受限于现有技术及材料缺乏,现阶段3D打印技术试验性用途大于实用性。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CIFS)名誉主任约翰·彼得·帕鲁坦说过,我们的社会通常会高估新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却又低估它们的长期发展潜力。南极熊认为,3D打印技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有无限可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要发展增材制造?(文章分为两部分,此为上半部分)

timg.jpg

一、增材制造发展的背景环境

1.国际背景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积极寻找摆脱经济危机的方法,并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些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概念,希望通过重振制造业来拉动经济复苏,保持发达国家在核心科技领域的优势,重塑国家竞争力。以美国为例,2009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如图1所示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加快创新、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QQ截图20170613095104.png

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实施投资10亿美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NNMI),遴选出制造领域15项前沿性、前瞻性的制造技术,并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同年4月,增材制造技术(也被称为3D打印)被确定为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8月,总投入达7000万美元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在俄亥俄州小城扬斯顿市剪彩成立。作为首个“样板示范”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是由产业界、学术界、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三方成员共同组成的公-私合作联盟,致力于增材制造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并成为新技术研究、开发、示范、转移和推广的基础平台。

目前,中心成员已超过84家,其中包括波音、通用电气、霍尼韦尔、3M、3D System、 Stratasys、阿勒格尼技术、拜耳材料科学等全球知名公司,卡内基-梅隆大学、阿克隆大学、MIT林肯实验室等全球知名研究机构,以及美国宇航局、能源部、教育部等美国政府部门。由此可见,增材制造不单被认为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一起承载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希望,是美国实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的技术保障。

奥巴马总统在2013年和2014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均谈到了增材制造的重要性,他指出“3D打印可以革新我们几乎任何东西的制造方法”,“我们现在有机会在下一轮高技术制造业岗位竞争中战胜其他国家。我们已经在罗利和扬斯敦开始运行高技术制造业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把商业和研究型大学联系起来,帮助美国引领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 随着美国政府强力推动增材制造的发展,美国民间的制造商协会、咨询公司、学者与媒体也纷纷发布报告或撰文,进行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2年3月,美国国防部防务分析研究所(IDA)发布了题为“增材制造业:现状与机遇”的研究报告,全面介绍了增材制造的现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政府应发挥的作用。同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第三次工业革命”(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专刊,通过7篇短文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增材制造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8月,高德纳(Gartner)公司发布的《高德纳2012年新兴技术炒作周期》报告认为综合了数字建模、材料与化学、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增材制造技术将彻底颠覆现有生产和商业模式。其制造方式跟打印数字相片相似,允许客户在家里面打印实体物件。结合3D扫描技术,将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特定对象,然后打印出相近的复制品。这项技术已经从技术萌芽期发展到期望膨胀期,与大数据一起成为当今最受市场关注的新技术之一。而生物三维打印也将在10年后达到期望膨胀期高点(见图2)。
QQ截图20170613095122.png


短期内大幅度的媒体曝光引爆了全球对此技术的关注,使得增材制造在全球迅速升温。继 美国之后,欧洲及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相继开始设立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增材制造联盟,提供研究资金支持大型项目合作,制定增材制造路线图及相关标准,以促进本国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抢占战略制高点。

2.国内情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快速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在设备制造、材料技术、软件开发、工业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近期国际关注的持续升温,此项技术也成为国内媒体、科研院所、企业、各地政府关注的热点,增材制造中心在全国许多高校遍地开花,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10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2013年3月中国首个3D打印研究院落户南京。

珠海,青岛、武汉、成都等城市也已经开始兴建增材制造产业园,并在资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增材制造业也逐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中国工程院制定了《增材制造技术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同年,科技部首次将增材制造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酝酿增材制造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技术路线图和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考察时指出,增材制造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会对我国传统工业的改造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产生深远影响。他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和人才支撑等产业发展策略,突出抓好设备、材料和相关软件的科技攻关。

二、发展增材制造的意义

1.为什么增材制造受到设计者、制造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增材制造是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化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特制材料逐层堆积固化,制造出实体产品的制造技术。它与传统的、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通过材料累加的原理,从无到有地品。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加工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制造变为可能。这将大大简化产品设计,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加快产品开发周期。


第一,新的生产模式。作为一种“无需工具”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增材制造将有可能改变某些产品的生产模式,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大型工厂的生产需要众多的机器、大量专业设计与加工技术人员才能实现。而对于增材制造来说,设计师将不需在工厂工作,在家中就可以把设计好的数字化文件发送到网络上,客户通过文件下载,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符合需求的产品。这将实现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从传统制造业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制造转变为定制化、个性化、分布式制造(见图3)。
QQ截图20170613095135.png

第二,新的设计理念。由于增材制造技术是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可以制造出形状高度复杂的产品。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加工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制造变为可能。这将大大简化产品设计,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加快产品开发周期。例如对于航空航天领域来说,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的几何形状来降低零部件重量,以此改进强度-重量比,降低燃料消耗。还可以通过多种材料局部区域的组分调节,实现单一零件的多功能化(即零件的不同部位实现不同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由于不涉及熔炼、锻造、机 加工等工序,增材制造可以使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30%~50%,明显缩短产品的开发成本与周期。  

第三,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增材制造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还将使得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当中,从最初的设计过程、到生产制造、再到后期产品的维修,并借助网络实现数字化文件的共享和交易。这大大规避了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的价值链,刺激了新的产品设计模式、销售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使相关企业受益(图4)。消费者的参与一方面将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研发实力,使创新边界得以延伸,另一方面使产品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降低业务风险。
QQ截图20170613095142.png

第四,实现个性化产品制造。由于具有“自由设计”和“无需工具”的优点,增材制造将使得商业化个性制造成为可能,从运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数据打印出百分百符合患者需求的植入物,到个性化的消费品如鞋子、珠宝和家庭用品。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增材制造技术还可以直接打印活体组织,制造出符合人体需求的人工器官,实现人工器官的再造将给现代医学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第五,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利用切削机床对毛坯进行加工的“减材制造”,增材制造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此外,增材制造还可大大压缩供应链,使得传统的离岸经济模式得以改变。它将允许在靠近消费区域的地点进行同步生产,实现分布式制造。这将显著地削减将量产商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地所消耗的大量能源,对 当地经济、环境和消费者都颇具益处。

2.增材制造可以给中国带来什么?
增材制造最初只是用于原型件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开始拓展到电子、汽车、医疗、工业及商用机器、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据《Wohlers Report 2013》发布的信息,2012年增材制造全球产值为22.04亿美元,比2011年的17.14亿美元增长28.6%。预计2015年产业规模将翻番达到40亿美元。虽然增材制造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此技术的市场渗透率仍然不足8%。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此项技术的认知度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此项技术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限制了其更大规模的应用。如果可以突破这些瓶颈,那么此项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92%,其产值将在2020年超过1 000亿美元。对比之下,目前全球航天产业年产值约为3 300亿美元。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经济,增材制造将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创意行业等领域实现了小规模应用,并开始向其他行业拓展。与之相关的仪器装备、材料生产、软件开发及创意设计等行业也 将迎来重大的市场机遇。除此之外,增材制造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战略价值。

第一,增材制造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上大而不强。随着制造业逐步实现数字化,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多,新的变革正在悄然到来。这意味着一些传统工厂将逐渐消失,生产制造将从大型、复杂、昂贵、冗长的工业过程中分离出来。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方式将像圆圈一样又绕回到了原点,从大规模生产转回到个性化生产。
timg (1).jpg

生产目标将不再是追求规模经济,而是更快更灵活的生产。这一转变将有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的一些生产岗位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另外,增材制造和传统制造工艺的结合将可促进产业升级。例如,机械零件制造所用的复杂模具就可以通过增材制造技术生产。德国EOS通过此技术生产的一款产品,成本降低了近85%,生产周期降低了50%,有力的促进了复杂磨具和机械零件制造技术的进步。因此,面对发达国家实行的“制造业复兴计划”,积极发展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带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巩固我国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的战略需要。

第二,增材制造可以降低贵重资源的消耗,实现稀缺材料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增材制造采用堆积方式实现产品制造,超过90%的原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此技术具有节料、节能、环保的特点。这对于一些大量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稀缺资源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为实现零件的高性能,需要大量使用钛合金和镍基合金等昂贵的战略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加工十分 困难,传统的锻造工艺会切削产生大量难以再利用的废屑,造成巨大的原材料浪费。如F22战机的钛合金框重量为144kg,但其原始锻件质量高达到2 980kg,材料利用率仅为4.8%。运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把高性能金属零件的材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约2/3以上的昂贵原材料。

第三,增材制造将在未来实现“活体”打印,催生生物医疗行业发生变革。增材制造技术最具开创性、革命性意义的应用是进行人体组织的“活体”打印。目前,全球器官移植的需求量巨大,仅美国就有11.4万人等待合适的器官配对,每年有超过6 600名患者在等待中过世。利用3D打印技术,则可以使用患者的细胞制作“活体组织”,用于器官移植解决此问题。虽然道路十分漫长,但前景非常令人期待。设计和制造有生命的人体组织,甚至是人体器官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的重点方向,其发展和应用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学科——再生医学。未来20年内,再生医学的年产值将突破5 000亿美元,替代常规的生物材料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因此,发展增材制造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国民 健康水平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增材制造可激发的新型设计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将创造更加卓越的价值链体系形成。增材制造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还将对现有的设计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使得制造和设计被整合成为“精益设计”模式。这不但会影响制造业本身,还将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增材制造将使得制造过程的复杂性降至最低,而通过精益设计提高制造的灵活度将成为产业发展趋势。面向制造的设计与面向装配的设计理念将逐步为人接受,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实现创新之道的模式。这种变化恰恰迎合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如iTunes等数码产品的兴起盘活了传统的音乐和影视产业,淘宝等电子商务的崛起激活了大众消费潜能释放一样,增材制造将有可能实现大量现有产品的数字化文件(3D模型文件)授权和交易。

未 来,随著互联网的愈发普及,人联网、物联网、服务网的大融合所产生的“智慧工厂”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模式,即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实现制造的智能化(见图5)。这不仅仅可以使公司内部人员得到解放,将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增值业务上去,还可通过远程合作来实现众包(crowdsource)创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得公司可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看待产品研发。
QQ截图20170613095149.png

这种模式将释放整个社会的智慧,通过协同制造、全面参与构建兼具个性化和数值化的产品与服务,催生出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演化出更加灵活和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重组产业链分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价值链体系。对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来说,顺应信息化下制造方式的转变,通过先进技术引导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将变得尤为重要。

编辑:南极熊
作者:于灏(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  黄  瑶(北京石油机械厂)


上一篇:让金属打印更靠谱!Sigma Labs金属3D打印质量保证解决方案进入中国
下一篇:【详解】为什么要发展增材制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