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信儒(左前)、李观喜(左后)、郑进辉(右前)和指导老师张方阳(右后)在赛后合影
8月24日,为期3天的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在中国杭州拉开大幕。来自中国的68所高校和南非、俄罗斯等金砖国家200多名技术能手参与角逐。最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选手发挥出色,获得3D打印国际友谊赛一等奖和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优胜一等奖。在此前的预选赛中,该校还获得原创作品创意一等奖。
▲惠州城市职业学校选手的初赛作品 — 双动力驱动小车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吴仁君介绍,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工信部指导,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主办,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工作组、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等联合承办。赛项时间为8月24日~26日,来自国内高校以及南非、俄罗斯等金砖国家300多名技术能手,围绕“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3D打印造型技术”两个赛项,通过实操和答辩环节展开精彩角逐。
本届竞赛从筹备到预赛和决赛,历时近半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0家院校代表队和南非、俄罗斯等国际代表队选手进入决赛。
吴仁君介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初赛中组建了4支队伍参赛,最终由大二学生邱信儒、郑进辉和大一学生李观喜3人设计的双驱动自由小车顺利入围决赛,并获得原创作品创意一等奖。
据悉,这3名学生都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在7月底组委会公布决赛资格名单后,指导老师张方阳、吴仁君和同学们就放弃了假期,回到了学校慧丰坊3D打印创意工作室开始了最后的冲刺集训。而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比赛所用到的工业设计软件,大家经常加班加点,曾忙到凌晨4时回宿舍被保安拦下来,或是十几天没吃早餐。去杭州参加比赛前一天,郑进辉还跑去深圳一家有比赛设备的企业练习。
在比赛中,3个学生分工明确,郑进辉负责逆向三维扫描,邱信儒负责建模,李观喜负责答辩。
说起比赛过程,队员们说充满各种挑战,但最终大家用沉着的心态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克服。在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中,比赛要求打印一款游戏手柄。比赛样品是一个全黑的手柄,要扫描必须在上面喷上白漆,郑进辉很快完成获得数据,他看到其他选手已经在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比赛,当时他灵机一动,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他反复跑出去喷漆,将几次获得的数据利用电脑合成。“当时评委都很疑惑我为什么要反复跑去喷漆,最终我们获取的数据和原数据的误差仅为±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比赛的要求是误差为±0.1毫米。”
精准的扫描数据为接下来邱信儒的建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靠着前期充足的准备,他也很快完成,但可能是在框选时他错误地将应该分开打印的任务选为整体打印,数据无法导入到3D打印机,最惊险的是电脑还死机了。整个比赛的时间为6个小时,当时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可是正常的话要4个小时才能打印完。怎么办?队员们没有慌乱,他们认真研究比赛任务书,发现任务书上要求游戏手柄的支架不能粘贴,但是没有要求手柄不能粘贴,现场有两台3D打印机,还有胶水,大家马上决定把手柄分两部分打,由于拆开打,手柄就是空心,中间没有支撑,很容易塌陷,队员们就边打印边往手柄内塞A4纸。最终他们在比赛结束前5分钟完成作品打印。他们也成为全场唯一将手柄拆开打印的队伍,成为全场完成作品的3支队伍之一。
在答辩环节,李观喜也经历了不少内心的煎熬,他答辩的内容是初赛的原创作品,答辩从早上9时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李观喜抽签到最后一个。“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非常紧张,又是最后一个,我看到了所有选手答辩出来的表情,他们的表情也影响我当时的心情。”幸运的是,李观喜答辩时的题目非常简单,完成超乎他的意料。
▲比赛现场
最终,他们获得3D打印国际友谊赛一等奖和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优胜一等奖。学校被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张方阳、吴仁君两位老师也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队员们认为这次比赛经历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非常有帮助,比赛经验对接下来参赛的同学也很有借鉴意义。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建立于2015年,3D打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里的一门课程。目前学校喜好3D打印的学生非常多,学院成立有3D打印协会,目前有几十名会员,此次参加比赛的3名学生都是3D打印协会的成员。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慧丰坊还设有3D打印创意工作室,创意设计、培训、整合资源等作用。
此外,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入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该项目立项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将获得价值数百万元的实训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师资培训、技术支持等教育教学资源,项目还将为学校优秀毕业生提供全国知名优质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
来源:东江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