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技术圆制造大飞机的“中国梦”

3D打印动态
2017
12/04
13:50
分享
评论
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技术,3D打印的发展时刻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金属3D打印技术)被行内专家视为3D打印领域高难度、高标准的发展分支,在工业制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极熊也一直在关注着金属3D打印发展。现如今,世界各国工业制造企业都在大力研发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尤其是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更是不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加大研发力度,以确保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
u=429387995,48804636&fm=27&gp=0.jpg

结构复杂的航空部件制造如何能化繁为简,一次成形?
传统的部件制造材料利用率仅5%,可以提高到85%?
哪种技术工艺可将部件制造周期由24个月缩短至3个月,并且大大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上百万人民币的维修成本?
答案当然是3D打印了,这就是3D打印的独特优势。
timg.jpg
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特种金属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高校“金属基先进电力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潘登教授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故事要从5月5日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开始说起,这架大飞机的首飞圆了国人自住制造的梦想,此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亮点便是开启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航空领域的应用时代:简单来说就是大飞机上应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的若干功能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尽管和传统的铸锻和机加工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用的材料成本高,但仅就航空领域而言,单个结构件在制造过程的装配成本和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可以节省上百万人民币,绝对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中国3D打印与航空领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微信截图_20171204101224.png

“小锅菜”的定制生产 一步到位的制作工艺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其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材料变形成形和去除成形的原理。利用这种方法可在没有工装夹具或模具的条件下,迅速制造出任意形状复杂的三维实体零件。只需4步,便可制作一个3D打印产品。

第一步,计算机建模;
第二步,将模型层化,也就是把三维的模型变成二维;
第三步,把模型信号输入打印机,逐层打印;
第四步,叠层成形。

尽管3D打印技术的材料价格远高于传统制造工艺,但其材料利用率、制造周期和制造过程中的装配成本、产品的运营成本较传统制造工艺来说大大减少。该技术被认为是“20 世纪末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并有可能成为21 世纪的主流制造技术!
微信截图_20171204101231.png
3D打印的优势有八个字:制造简化、超越传统。它能将制造工艺化繁为简,步骤从N到1。以航空中使用到的LEAP-1C喷射引擎喷油嘴为例,传统的制造工艺制造起来非常复杂,需要通过焊接、铆接等一系列步骤才能完成,但3D打印技术可一次成型,且在使用寿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还有一种部件结构,外壁为实心,外壁的内部为空心,内部又是一个空心结构,这种复杂的结构传统工艺极难实现,但通过3D打印技术只需一次即可完成。

如果说传统铸造是做大锅菜:大量制造,以量制价,那么数字化制造的3D打印便是小锅菜,小量生产,成本均一,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的3D打印企业已经在各国市场所在地设厂,随时响应市场需求。如今,3D打印技术已覆盖航空、兵器、汽车和生物医用产业。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将3D打印技术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制定国家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计划。

最难的航空3D打印“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3D打印由设备、软件、材料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现在业界主要研究的是设备和软件,对材料研究还不够重视。
3D打印的发展离不开打印材料的支持,好的打印材料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耗材无毒、环保;
其二,材料性能要稳定,能够满足打印机持续可靠运行;
其三,材料功能应该是越来越丰富,例如现在已对部分材料提出了导电、水溶、耐磨等要求;
其四,经济性要好,客户用得起。在航空3D打印专用粉末应用中,对其粒度、尺寸分布、球形度、氧含量、纯度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材料瓶颈已成为限制3D打印发展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民用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铁基、铝基金属粉末、高端领域所用的钛基、钴基金属粉末和高性能3D打印专用金属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同时,由于飞机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和与其他领域相比更长的设计寿命,加上不同飞机部件对性能的不同需求(例如飞机的发动机部件对高温性能要求极高;起落架的主要性能需求却集中在抗冲击、抗腐蚀;而飞机的主结构又强调对强度和疲劳寿命方面的满足),因此航空3D打印可以说是所有3D打印技术中最难的。
微信截图_20171204101237.png


航空3D打印的中国故事才刚刚开始:需要一个联合舰队
除了材料的瓶颈需要突破之外,这一3D打印技术中最难的领域,在材料制备上还存在着瓶颈。如今3D打印金属粉体制备常使用“气体雾化法”和“旋转电极雾化法”。

前者利用高速气流粉碎液态金属流制备粉末,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但难以生产粒径极小的粉末;后者适合所有金属粉末的制备,氧含量低,球形度高,流动性好,但几乎不可能生产粒径小于50微米的粉材。而这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解决航空3D打印技术材料制备上的难题。

此外,在制造过程中,大量的基础研究课题和技术瓶颈尚亟待解决:如何实现完全熔化与组织控制?如何抑制微观孔洞、晶粒取向生长?如何限制构件系统误差……潘登认为,尽管3D打印在航空领域想象空间巨大,但在攻关过程中,除了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更加需要一种“笨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需要不同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舰队,摒弃门户观念,协同努力,强强联合,共同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潘登强调。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第二架、第三架国产大飞机上,能实现更多的3D打印部件,续写3D打印技术在中国航空领域的故事。传统制造技术适用于大批量成形产品的生产,而3D打印技术则更适合个性化或者精细化结构产品的制造。将3D打印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制造技术发挥更大的威力。
143558lpz5ddd4kqvfanps.png

南极熊认为,航空航天作为3D打印技术的首要应用领域,其技术优势明显,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金属3D打印是无所不能的,在实际生产中,其技术应用还有很多亟待决绝的问题。比如目前3D打印还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满足不了高精度需求,无法实现高效率制造等。而且,制约3D打印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设备成本的居高不下,大多数民用领域还无法承担起如此高昂的设备制造成本。但是南极熊也相信,随着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成本将会不断降低,满足制造业对生产成本的承受能力,届时,3D打印将会在制造领域绽放属于它的光芒。

来源:科学家在线
延伸阅读:
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优势
3D打印对世界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上一篇:惠普3D材料总监讨论Jet Fusion3D打印材料的关键策略
下一篇:3D打印「塑」造工业新时代,挑战传统开模铸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