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ze 于 2019-5-29 15:55 编辑
所学即所用——展翼设计师王家杰的进阶之路
#如果说家杰的经历有什么让我羡慕之处,那就是作为大二学生的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利用科技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王家杰第一次听说展翼计划是在2018年10月,作为郑州科技学院3D打印实验室成员的他,会经常关注一些有关3D打印的信息。在南极熊公众号上,他看到了展翼计划的设计师招募贴。
“会建模”、“会操作3D打印机”,这些条件看起来似乎并不高,但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家杰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他既希望自己能通过选拔加入展翼计划,以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又担心自己资历尚浅,在专业技术方面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虽然提交了报名材料,但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一方面想要抓住机会尝试一下,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应该更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家杰说到。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沉寂了一学期的电话,在2018年冬天响起来了。而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家杰说,除了意外,就只有激动了。
从2017年进入大学开始,家杰就加入了学校的3D打印实验室,一开始他对3D打印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直接生产出不需要二次加工的物体,打印任何所能想象到的东西。用他的话说,有一点像“凭空制造”。而展翼计划则为家杰提供了“制造”的机会。
2019年元旦后,家杰终于收到了展翼计划分配的任务,和他配对的是一位在广东中山生活的8岁小女孩。女孩的手掌缺失,手腕也没有保留,在听取了展翼计划发起人之一及首席设计师苏江舟的意见后后,他决定为女孩做一个肘关节驱动手臂义肢。
这是家杰的第一次实操经历,还是3D打印机械手新兵的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做起。
“多亏有苏江舟学长的帮助,我才能跟着他一步步完成测量、修改模型和打印工作。”
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家杰来说也是如此。通过文档和视频学习,他本以为十几分钟就可以组装好一个义肢,但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王家杰制作的义肢
首先因为要设计的义肢是长臂式的,为了让大小臂之间的连接更顺畅,家杰在苏江舟的建议和开源网站模型的指导下,通过打印后加热塑形的方式完成制作。在视频里不用怎么费劲就可以“折一下成型”的过程,在家杰的实际操作中变成了“这边成了那边坏,那边好了这边又不行”的“磨人精”。后来家杰反思说,这一过程其实是考验制作者熟练度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掌握了相关技巧,才能凭借良好的手感将打印出来的义肢折成需要的形状。
此外,还有各个零件间的相互配合是否严密,使用起来是否方便,使用者通过义肢抓握东西时回弹力是否足够,手掌能否复原……诸如此类的细节都是家杰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时他也会感慨,这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但看到他设计、制作的义肢,成功举起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时,家杰所收获的成就感又无比真实。他把这个消息分享给父母,想让他们也看到自己的力量正慢慢强大,可以帮助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让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悦。
义肢成品
而除了开心,家杰收获更多的是技术上的成长和继续坚持学习3D打印技术的信念。通过和受助者妈妈的交流,家杰收获了很多可改进的意见;在整个义肢制作过程中,苏江舟除了为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
作为展翼计划的创始人,江舟从大二开始就接触3D打印,为全国五十多位小朋友量身定制过义肢,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江舟都会随时和家杰保持联系,既帮助家杰提供意见和指导,也会在一些难点和他一起商量对策,找出最优解决方案。2018年,苏江舟入选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家杰说,自己和江舟学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希望将来自己能和江舟学长一样优秀。
谈到参与展翼计划最大的收获,家杰认为还是能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扎实感。他也通过这次项目获得了更多的动力,希望今后能运用3D打印做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去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接下来,家杰准备加入展翼计划的设计师志愿者社群,在精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把这项技术推广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便捷。
展翼计划也将长期继续招募设计师志愿者,号召更多人加入我们,一起用3D打印技术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高性价比的义肢辅具服务。
本期编辑:sherry
版权所有:展翼计划
欢迎大家来报名,联系方式请联系展翼小助手微信:zhanyijihua
或者填写下方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http://www.zhanyijihua.org/d-join.html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