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欧
3D打印是制造业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早在2015年,我国就已经将3D打印列入国家战略层面,配合当时的股市氛围和主题投资盛行,3D打印一度受到市场热捧。
但热炒概念的热情过后,国内3D打印厂商的发展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资本市场对3D打印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区,实际上3D打印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对此,UNIZ的创始人李厚民博士表示:“3D打印行业由技术驱动,门槛很高,我国正处于技术储备期,主要解决速度和成本的问题,我们相信国内市场的未来潜力很大,越来越多的技术和产品也将显著推进这一进程。”
唯快不破,光固化是解决速度和成本的金标准
3D打印,也可以称为增材制造,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将三维实体变成若干个二维平面,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树脂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熟结,最终叠加成形制造出实体产品。
3D打印技术颠覆了传统制造业,对于自由形状和具有复杂特征的零部件,该项技术提供了极大的创造自由度,未来很可能在高端制造领域取代传统的模具和机床。
自1986年3D打印技术诞生至今,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两种技术流派。与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中唯一一家3D打印厂商铂力特不同,UNIZ在创办之初就选择了非金属3D打印中的光固化成形技术(SLA)。
这个选择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李厚民为技术出身,他的简历可以称之为“华丽”: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后到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奥本大学修得了高分子与纤维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以及高分子与纤维工程博士,这一点也让UNIZ从最开始便备受资本青睐。
第二,2013年,发展时间最长、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光固化技术的关键专利技术到期。这意味着,光固化技术未来将大有可为。
第三,当时采用光固化技术的3D打印机成本高、速度慢,不能满足李厚民以及其他消费者的需求。
在尝试了多款光固化3D打印机之后的李厚民本能地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2014年,博士毕业一年的李厚民在美国正式成立UNIZ。随后,为了节省研发成本,李厚民将研发中心搬回了北京。直到现在,UNIZ已经拥有1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30多人,公司业务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自主研发能力、严格的质量管控、强有力的销售渠道和无缝隙售后服务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全产业链布局,重点解决速度和成本问题
采访过程中,李厚民和亿欧再三强调,打印速度和成本是长期制约3D打印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UNIZ自成立以来一直寻求突破的方向。
从全球市场上来看,UNIZ的竞争对手是发明了高速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美国Carbon3D和主打桌面级光固化3D打印公司Formlabs。
从打印速度上讲,UNIZ自主研发的“cUDP单向剥离液晶掩膜光固化技术”可以实现最高打印速度1200mm/h,NP模式下仍能保持200mm/h,Formlabs的速度只有20mm/h~50mm/h之间。更高的打印速度意味着3D打印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给了更多应用落地的可能。
从成本上讲,Carbon3D是基于投影仪原理做出了第一款高速光固化工业机,UNIZ则是基于LCD原理做出了第一款桌面级高速光固化打印机,成本比Carbon3D低50倍以上。
李厚民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珠宝行业,传统的铸造环节里需要刻蜡师先做好蜡模,资深的刻蜡师一周以内只能做出2-3个,人力成本高,制作周期长,UNIZ的3D打印机一次可打印出376个戒指模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废品率,显著提高了产品品质。”
此外,和其他新兴领域一样,3D打印正在经历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过程,这也是其加速市场渗透的必要条件。为了对3D打印市场形成更全面的方向把控,李厚民吸取中国在芯片领域吃的亏,形成了“材料+设备+服务”的全产业链模式,这也是3D打印企业的最佳盈利模式。
材料学专业出身的李厚民自主研发的树脂材料涉及到了市场上主要行业的应用,据李厚民介绍,在齿科领域,UNIZ的3D打印机仅用1小时22分钟便可一次性打印出26个牙模,材料获得国家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效果稳定、安全可靠。这一部分也是UNIZ的盈利主力之一。
UNIZ的SLASH系列桌面级打印机和zSLTV系列工业级打印机年产能10000台左右,渗透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项已授权专利,是LCD光固化领域的引领者,解决了航空航天、汽车、个性化医疗、工艺品珠宝等行业对于快速定制化生产的需求和痛点。
市场上的3D打印厂商多用开源软件或第三方软件,UNIZ自主研发了打印软件服务,实现了一键打印,提高了可操作性。李厚民透露,近两年UNIZ仍将集中在3D打印设备和耗材方面发力,未来将为更多产业链公司提供平台服务。
起步晚、发展滞后,国内3D打印市场仍大有可为
根据Wohlers统计,经过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73亿美元;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将达到289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期。
但全球主流的3D打印公司基本都分布在发达国家,没有中国公司的身影。且中国在全球3D打印制造市场中的份额远落后于美国的体量。由下图也可发现,与Carbon3D 22亿美元的估值相比,中国的3D打印厂商仍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技术壁垒高、护城河深的行业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美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在欧美国家,3D打印行业已经不再是特别新兴的行业,已经处于“S”曲线模型的第二阶段——成长阶段,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层出不穷,各方面能力日趋成熟。虽然还不能实现制式量产,但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传统工业解决一些行业痛点,缩短并省略一些中间环节。而在中国,3D打印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属于探索期与成长期之间,无论是技术沉淀还是市场感知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
其次,是专业人才储备的不足。李厚民透露,在欧美国家从事3D打印行业的人才有很多,结构也比较完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等分类储备比较细化。反观国内人才储备就比较薄弱,许多高校也并未设置相关专业及课程,“我们筛选人才只能通过半导体制造等3D打印边缘产业挑选。”
再次,是资本市场的前瞻预期差异。欧美资本市场对于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大且时间久远,中国是近几年才着力投入高科技企业。国内3D打印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投资后短期内得不到回报,影响了资本市场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和预估。
尽管如此,李厚民表示国内市场未来潜力仍然非常大。现阶段,国内还处于技术储备期,但伴随着技术和产品的提升,国内教育、文娱动漫、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将出现对于3D打印需求的爆发。
5G的落地也将助推3D打印技术的行业应用。李厚民说:“5G将带来的是产业结构和规则的改变。受市场变化、顾客的多样性需求以及生产成本缩减等因素的驱动,柔性化生产正迎来快速的发展。传统生产线上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3D打印将从顾客、人力、库存、质量四个维度带来显著提升。我们有信心,UNIZ的产品和技术将显著推进这一进程。”
|
上一篇:重新定义健康产业,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将于9月在烟台举行下一篇:Senvol总裁当选为中小企业增材制造业社区顾问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