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尼绍
最优激光工艺(上篇)工艺参数选择对于增材制造加工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材料将如何熔融和固化以形成我们需要的零件。由于每种合金粉末都以不同的方式吸收激光能量、传递热量、流动并固化,因此必须针对待熔合金的具体特性来选择工艺参数。
确定“操作窗口”
选择参数的首要考虑是制成质量均匀的全致密零件。零件密度是熔融质量的关键指标—如果存在孔隙,则无法达到要求的强度、延展性和抗疲劳/抗蠕变性能。但是,如何在不计其数的参数中选择正确的组合呢?
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对于每个给定的加工件,粉末的化学特性和粒度分布都是已定的。根据零件的精细程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还可以确定层厚。在激光光斑尺寸(很多设备不允许在加工期间更改光斑尺寸)确定之后,只需要选择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线距离即可。
图1: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关系图 — 工艺结果是如何随参数选择而变化的
如果扫描速度过快,而激光功率过小,那么零件的某些区域可能无法完全熔融,导致因“熔融不足”而产生孔隙。相反,如果以选定的速度施加的功率过大,则可能会使熔池过热,能量渗透过深,导致出现“深孔”效应。
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是一个“操作窗口”,在这个范围内能够获得良好的零件密度。在这个窗口内,激光能量足以完全熔融粉末及其下方的金属层,而又不会渗透过深。
从图1可以看出,同时增加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可提高加工效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功率和速度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熔池就会变得不稳定,并且会产生一种“球化”效应。激光功率增大时,飞溅物也可能增加。
图2:在最优速度和功率组合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熔池,渗透到正确的深度,实现高效加工
在“操作窗口”内加工
P-V坐标图上的中央“操作窗口”是正确的速度和功率组合,可产生最佳尺寸的稳定熔池。
如图2所示。在这种组合条件下,激光能量被粉末有效吸收,形成足够深度的熔池,与下方的金属层牢固融合,同时又避免过度重熔。
图3:激光能量渗透不足会遗留未熔融的材料,造成零件瑕疵 图4:中度深孔效应 — 高能激光光斑形成深腔
图5:过度深孔效应 — 腔体过深会在零件表面下形成小孔
图6:扫描速度过快导致熔池不稳定
以上就是激光粉末床熔融 (LPBF) 工艺参数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定义“操作窗口”。在下期解密文章里,我们继续为大家分析加工过程对零件几何形状变化的灵敏性,这也是我们针对具体应用选择特定参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