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ngineeringForLife
近期,Viraj Mehta 和Subha N. Rath,在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上发表了题为:3D printed microfluidic devices: a review focused on four fundamental manufacturing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on the field of healthcare的文章。
在过去的几年中,3D打印克服了传统软光刻技术的局限,已经成为制造微流控装置的一个极具前景的替代方案。基于此,BDM 2021年第2期发表了来自印度Rath等的综述论文《3D打印微流控设备:聚焦四种基本制造方法及其对医疗保健领域的影响综述》。文中介绍了利用3D打印构建微流控装置的四种基本制造方法,以及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最新进展。通过讨论3D打印芯片器官的现状和前景,概述了3D打印微流技术在医疗保健各个领域的影响,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评自微流控专家南京大学赵远锦教授
本综述论文回顾了3D打印微流控设备的四种基本制造方法:直接打印方法、基于模具的方法、模块化方法和混合方法,以评估3D打印技术在该方面的可行性。使用广泛的增材制造材料,3D 打印微流控装置已在多个领域应用,包括生物、化学和材料合成等领域。然而,一些关键挑战与之相关,包括低分辨率、低光学透明度、细胞毒性、高表面粗糙度、自发荧光、与传统灭菌方法不兼容以及低透气性。与增材制造相关的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克服其中的一些挑战。我们通过讨论 3D 打印的器官芯片和肿瘤芯片的现状和前景,概述了 3D 打印微流体对医疗保健各个领域的可能影响,例如体外疾病建模和器官建模、新药开发、癌症个性化治疗和癌症药物筛选,并强调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1 3D 打印技术下四种基本制造方法的分类
图2 四种基本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3 3D打印器官芯片
图4 3D打印肿瘤芯片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2242-020-00112-5
|
上一篇:具有优异的弹性容许应变、生物活性和原位骨再生能力的3D打印的钛钽Gyroid支架下一篇:北航常凌乾等:具有微纳电穿孔功能的微通道微针阵列用于实体肿瘤药物高效递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