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南极熊获悉,世界上首枚3D打印火箭在第三次尝试发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第二级点火时出现“异常”未能进入轨道,具体原因尚未公布,火箭将会掉落哪里也还未得知。
△3D打印火箭点火发射的瞬间
虽然本次发射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是南极熊依然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发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3D打印技术大范围制造火箭零件的可行性,也是人类历史性的突破。据专业人士点评:“首飞主要目标为获取测试数据,预先设置的任务目标是达到MAX-Q阶段(表示火箭此时所承受的空气阻力达到最大),一级点火成功后86s达到MAX-Q。”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此次发射是成功的。
△3D打印火箭发射视频
原定的发射流程分为以下5步,成功进行到第三步。
●0秒:升空(成功)
●2分4秒:一级发动机熄火(成功)
●2分45秒:一级发动机分离(成功)
●2分钟51秒:二次发动机启动(失败)
●7分43秒:第二级发动机熄火(失败)
△一级发动机驱动阶段,火箭时速达到7000KM/H以上
此次发射的“3D打印火箭”名为Terran 1 ,由Relativity Space公司研发,由于是发射尝试,因此火箭上没有客户的载荷,只有一些打印失败的零件。Terran 1 高 110 英尺,宽 7.5 英尺,是尝试轨道飞行的最大 3D 打印火箭。作为一种两级一次性火箭,Terran 1 的第一级有九个3D 打印的 Aeon 发动机,第二级有一个 Aeon Vac。与其结构一样,所有 Relativity 发动机都是完全 3D 打印的,并使用液态氧 (LOX) 和液态天然气 (LNG),它们不仅最适合火箭推进,而且可重复使用,最容易最终过渡到甲烷。
Terran 1系列火箭是一款几乎完全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造的火箭,这意味着整个机身和发动机的几乎所有部件都是通过DED(通过内部开发的星门WAAM系统)或金属PBF(VELO3D和其他增材系统)打印的。
△这枚3d打印火箭高33.5米,据称是目前世界上尝试轨道飞行的最大3D打印物体,火箭的发动机也由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 △WAAM 技术3D打印火箭金属部件
该公司表示,这次任务主要测试该公司独有的3D打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该公司可以在60天内用原材料制造火箭,同时3D打印需要的零件也更少。根据Relativity公司的说法,在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中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产火箭,意味着可以获得:
●更高的可靠性:零件数量减少100倍,意味着更少的子组件,因此可能的破裂点会更少;
●更高的生产速度:生产时间加快10倍;
●更高的灵活性:通过没有固定的工具需求和简化的供应链
●通过复合迭代质量和时间改进进行优化
美国Relativity Space公司负责人 布罗斯特:这种方法可能使进入太空的成本更低,使进入太空更频繁、方法更可靠,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据悉,这枚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1250公斤,但首次发射没有搭载任何客户的载荷。该公司表示,目前火箭85%的部分由D打印而成,未来他们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高到95%。根据Relativity Space公司2020年发布的消息,该火箭每次发射任务将花费1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多万元。
据南极熊了解,在国内的自动驾驶滑板底领域,有一家能够跟Relativity Space相提并论的“人工智能+WAAM 3D打印技术”深度开发和应用者,也是国内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它就是第三代汽车(自动驾驶移动空间)的开创者--PIX Moving。
△PIX Moving将AI人工智能设计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成功应用于电动汽车底盘的批量定制
2018年,PIX Moving研发出第一款通过AI生成设计的自动驾驶滑板底盘,这辆3D打印的底盘曾在加拿大Movin'On 2019 Summit进行了展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满足自动驾驶行业碎片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PIX Moving,研发了符合3D打印、RMT等柔性化制造工艺的AIGC平台--AAM™(Automotive Algorithm Modeling),实现了从设计端到制造端的一体化。
AAM™是PIX Moving开发的一款基于算法的设计、仿真和制造的一体化生成式设计平台,为工程师、设计师,提供一种以AI算法驱动的,从造型设计到数字工艺、团队协同及工程管理的全新工作流程。可以将零部件设计效率提升60%,在轻量化方面的设计效率,则可比成熟工程师高至20%以上。
同时,AAM™平台基于Web,可以实现多人在线协同设计,以及工程版本管理。在AAM™ 模块中,车辆设计可以是数据化、系统化的。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会被抽象成为规则和数据,并储存在算法引擎中,如几何约束、制造约束、结构优化等。
通过对系统中的参数调整,车辆的 CAD 模型、制造及工艺文件和成本会立即生成。因此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实时评估设计的特征、造价、工期等,提高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精度与效率。
以下为AAM™中生成式设计模块 从设计到制造的流程图:
① 设定约束条件后,AI生成式设计车架
②得到多种滑板底盘的优化设计方案 ③从中选择最优的底盘设计方案
④车架仿真3D打印制造
⑤WAAM金属3D打印制造车架
除了WAAM金属3D打印技术,PIX Moving还开发了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制造技术生产车架。 AAM™ 打通“用户端——工厂产线”全环节后,将传统汽车设计流程的整体效率提升了10倍,将人工设计的效率提升了50-100倍,并拥有更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目前,PIX Moving已基于AAM™ 开发了滑板底盘(Skateboard Chassis)、移动空间(Robobus)和个人移动空间(NEV)。 △由AAM™完成的Robobus内饰设计和3D打印的桌椅
此外,PIX 战略合作伙伴福龙马集团已经基于AAM™平台应用,开发了无人清扫机器人,其底盘部分完全由3D打印完成。
据了解,PIX Moving 产品的打印部件,均由3D打印工作站完成,除了内部使用以外,该工作站还备受全球高校、科研机构青睐,3D打印工作站及产品已销往全球29个国家。
除了车辆工程,AAM™ 平台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桥梁等工程领域。
“ 制造的软硬件工具,决定了硬件产品创新的边界。工具,才是PIX的超级产品”,创始人&CEO喻川说道。
“虽然用AI算法改变汽车的设计制造体系,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个过程,为制造业带来新的知识和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