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红外薄膜与晶体团队从缺陷角度对粘结剂喷射工艺(Binder Jetting,BJ)进行了一个全面的综述。根据BJ成型机理,首次系统地将BJ相关成型缺陷分为切片缺陷、铺粉缺陷、单层打印缺陷、多层打印缺陷和脱粉缺陷五类。特别强调了粘合剂与粉末床相互作用引起的异常现象,这从根本上将 BJ 与传统的增材制造工艺区分开来,对粘结剂增材制造领域的成型质量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以Review of the types, formation mechanisms, effects, and elimination methods of binder jetting 3D-printing defects为题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IF:6.4)上。
粉末铺展过程中的缺陷在粉床类(Powder Bed Based,PBB) 打印方法中很常见。特别是,在BJ中,生坯的强度普遍弱于其他PBB打印方法。低强度表明生件对粉末铺展工艺参数的选择更加敏感。粉末密度几乎决定了BJ打印部件的密度。在获得高粉末密度的过程中避免粉末铺展缺陷是一个挑战。针对不同的打印材料,铺粉工艺参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铺粉效果的影响因素总结于表1中。粉末的粒径与其流动性和粉床的密度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粒度分布是平衡铺粉效果和密度的关键。粉末铺展性能无疑是评价材料能否通过BJ工艺成型的重要指标,作为PBB打印方法,特别是低强度打印生坯的BJ。有效的粉末铺展工艺可以有效地发挥 BJ 粉末的全部潜力。粉末铺粉装置的当前状态似乎遇到了限制。探索对粉末表面进行修饰以增强粉末铺展的有效性可能是 PBB 打印未来的一个有前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