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基于离子交换水凝胶的微结构铜增材制造

3D打印前沿
2024
05/28
14:06
分享
评论
来源:高分子科技

铜在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热力工程和医疗行业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创造复杂的铜立体结构,从而实现传统制造方法难以企及的创新设计并应用于更多操作场景。然而,现有以铜粉或铜线作为原料的技术受制于铜的高热导率和低激光吸收率,实现具有高导电性与高致密度的复杂铜微结构的制备仍具挑战。

南京理工大学王杰平、易文斌、赵子杰等人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优异电导率和硬度的复杂三维微结构铜的简便高效方法:首先制备可离子交换型光敏树脂,并利用数字光处理(DLP)打印技术来构建三维水凝胶支架,再通过离子交换将其转化为富含Cu2+离子负载的聚合物框架(Cu-CPFs),最后借助脱脂和烧结,将Cu-CPFs转化为复杂铜微结构(图1)。

截屏2024-05-28 下午2.04.34.jpg
图1 基于离子交换水凝胶的微结构铜增材制造

借助离子交换的高负载特性,本方法能够制备跨尺度、高设计自由度的复杂铜微结构,实现了4.91 µΩ·cm的低电阻率(相当于铜块的2.9倍)。将金属离子原位还原的脱脂烧结步骤为铜微结构引入了大量的孪晶结构,并与烧结中轻质元素(碳、氧)的溶解共同增强了铜结构硬度并远超理论值(图2)。

截屏2024-05-28 下午2.04.39.jpg
图2 复杂铜微结构样品图及性能表征

本方法采用基底成型-金属配位-脱脂烧结的间接打印策略,可减少打印不同金属时需重新优化树脂组分和打印参数等繁杂步骤,进而扩大适用金属种类,提高材料选择自由度。可为制备高精度、多组分、高性能集成的金属微结构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有望为车辆和空间应用、热交换器或生物医学设备中精密组件的制造提供新思路。

论文信息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icro-Architected Copper based on an Ion-Exchangeable Hydrogel
Songhua Ma, Wuxin Bai, Dajun Xiong, Guibin Shan, Zijie Zhao, Wenbin Yi, Jieping Wa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05135


上一篇:增材制造600 ℃高温钛合金研究进展
下一篇:研究人员揭示利用植物细胞进行生物3D打印的突破性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