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2-5 15:25 编辑
2025年2月5日,南极熊获悉,由欧盟资助的AHEAD项目(先进热交换设备)已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3D打印管段,该管段能够加热机械泵送回路(MPL)中的液体并实时监测温度。这一突破性的技术由瑞士技术创新中心CSEM、LISI Aero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以及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共同研发,预示着热控制系统向更轻巧、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D打印管段结合了加热和传感器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热控制系统都很笨重、庞大,需要很多连接电缆。3D打印管段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设计构想,它将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集成于一体。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热控制系统的复杂性,还减少了所需的连接电缆数量,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维护的便捷性。这一突破有望在卫星技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避免卫星在阳光直射下过热或在寒冷环境中结冰方面。
在卫星领域之外,这种3D打印管段同样适用于物联网(IoT)应用和工业4.0,为各种工业过程提供先进的加热和监控解决方案。通过精确控制温度,这些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热管理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而提高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性能。
△3D打印管段部件重115克,长150毫米,可在-65°C至+85°C 的温度范围内以及高达48 bars的压力下运行
3D打印管段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但是3D打印管段是如何生产的,又是如何用于机械泵送回路的呢?原因是机械泵送回路循环氨等流体,将热量从热区输送到冷区。因此,3D打印管段被设计用于加热冷却剂并测量温度,以控制热调节。
这些管段由316L不锈钢制成,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合技术生产。与传统方法相比,3D打印简化了制造流程,减少了组件粘合或连接的需要,并且无需复杂的接线过程,从而降低了安装风险。CSEM的项目经理Hervé Saudan指出,加热丝的最佳布局确保了均匀的热传递,并消除了分层或电缆分离等潜在错误。
△采用3D打印激光粉末床熔合技术制造的管段和集成的热管理系统示意
尽管如此,3D打印过程也面临多项技术难题,例如需要保持长电线与管结构之间的电绝缘性。为此,开发了一种牺牲桥设计,它既保证了电绝缘,又可以在固化后轻松移除。
激光粉末床熔合技术的精确度要求极高,因为它必须精确控制结构与导线之间的间隙大小。间隙过小会导致材料过度熔合,而间隙过大则会影响热量从导线向管内传递。目前,这种设计和制造工艺已经获得了专利保护。
对于未来的太空应用,这些管段的结构可以使用铝材进一步减轻重量,或者采用其它材料,如玻璃陶瓷作为绝缘材料,或使用树脂。集成电缆的优势使得3D打印管段为加热领域的新应用开辟了道路。Hervé Saudan表示,目前正在进行多个项目,但它们仍处于保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