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汇总!2025年上半年Nature 3D打印领域研究进展

3D打印动态
2025
07/09
22:25
分享
评论
2025年上半年,Nature期刊的3D打印研究以其跨学科、创新性的特点,展现了这一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革命性潜力,研究涵盖了生态模拟、精密医疗、材料科学等领域,可以说,3D打印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体现了科学界面对全球性挑战时的创新精神和跨界协作能力,标志着3D打印正从一种制造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科学研究工具。

一、可降解热固材料

2025年1月,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针对热固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合成新方法,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题目为:
Degradable thermosets via orthogonal polymerizations of a single monomer(通过单一单体的正交聚合制备可降解热固性材料)。

Snipaste_2025-07-09_22-02-21.jpg

传统热固材料因其不可回收性和环境持久性而备受诟病,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合成范式:通过精确的催化控制,实现材料性能的精准"定制",并赋予材料可降解和可回收性能。研究团队利用单一生物基单体,在光催化和金属催化的协同作用下,成功制备出性能可调、可降解的热固材料。

这一突破拓展了材料科学的边界,还为可持续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研究成果有望在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项研究可以被视为3D打印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突破,特别是在可持续和高性能材料方面,为3D打印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


Snipaste_2025-07-09_22-08-22.jpg

研究亮点
●首次实现从单一生物基单体2,3-二氢呋喃(DHF)制备可精确调控、可降解的热固材料
●精确调节光照时间、催化剂浓度等关键参数,可制备从软到硬、从脆到韧的不同性能材料
●材料具有智能降解特性,可通过热、酸、氧化等多种途径选择性降解,并实现单体的高效回收再利用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386-w

二、3D打印多模态手性变形元件:解耦驱动新范式

Snipaste_2025-07-09_22-09-20.jpg

2025年4月,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密的3D打印技术,突破性地设计了一种模块化手性变形元件,研究题目为Modular chiral origami metamaterials(模块化手性折纸超材料)传统3D打印材料往往受限于单一变形模式,而该研究通过创新的几何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单自由度驱动下多维度变形的可能性。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3D打印工艺,精确控制元件的微观结构,使其能在单一驱动下同时实现扭转、收缩和高度变化。

Snipaste_2025-07-09_22-09-43.jpg

研究亮点
●首次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具有解耦驱动的多模态变形元件,在单一驱动下可实现0°-90°扭转、25%的面内收缩和超过50%的高度收缩
●开发了一种高度模块化的3D打印装配策略,可精确控制局部结构的手性特性和载荷容量,为定制化智能材料提供新方法
●展示了3D打印多模态变形元件在可重构机器人、软体机械、热adaptive系统和信息加密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比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复杂几何结构的精确制造,这项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优势,为智能材料和可变形结构设计开辟了新的路径。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51-0

三、3D打印揭秘:拟态昆虫的进化密码

Snipaste_2025-07-09_22-18-54.jpg

2025年7月,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深入探讨了巴特斯拟态模仿系统中的复杂进化机制。研究团队通过3D打印精密制作不同相似度的拟态昆虫模型,考察了捕食者对这些模型的识别和选择行为。他们创新性地使用3D打印技术,生成了从低相似度到高度精确的拟态昆虫模型,并测试了鸟类和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对这些模型的行为反应。


Snipaste_2025-07-09_22-13-26.jpg


研究亮点
●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创建精确可控的拟态昆虫模型,实现了对拟态准确性的细致操控
●发现鸟类对拟态昆虫有极强的识别能力,颜色和大小是最关键的模仿特征
●证明不同捕食者(鸟类、螳螂、跳蛛、蟹蛛)对拟态准确性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这项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量化了拟态准确性对生存的影响,阐明了不同捕食者在拟态识别中的差异性策略,为理解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性提供了实验证据和定量分析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16-3



上一篇:VoxelMatters最新预测:2034年增材制造行业产值将达1080 亿美元
下一篇:美国国防部2026财年增材制造技术投资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