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早上起床,想去办公室上班。但往窗外一看,雾霾白茫茫的一片;再看看雾霾指数,手里不禁“握草”,460多,严重爆表!虽然我很热爱工作,但更热爱生命;在雾霾之下,工作与生命健康两者不可得兼,我还是选择了后者。作为公司老板熊大,于是,我便发了一个通知:“南极熊3D打印:最近几天雾霾爆表,本公司所有同事,建议在家办公,注意装空气净化器,泡一些清热解毒的茶如金银花菊花喝(增强肺泡清理雾霾的功能)。有事情需联系南极熊的话,可通过微信qq邮件手机联系,不要打公司电话。”
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有大量关于雾霾的内容。其中有两篇让我感触非常深:
△雾霾下的北京
《我们其实都在等待雾霾下的冤魂》中,“回想历史,英国伦敦是怎样摘掉“雾都”帽子的?1952年一场大雾,数天间死掉了近万人,政府才终于有机会去推动《清洁空气法》。而美国又是怎样开始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的?正是因为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爆发过数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这才给普罗大众敲响了警钟。”
△雾霾下的伦敦
《60年前的“伦敦毒雾”可不是被风吹走的》,而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阶段的雾霾治理,也是靠“吹”,主要有两个办法,第一是靠风来吹,第二是靠嘴来吹(有时候把牛都吹上天了)。伦敦当年的毒雾霾,依靠强有力的《Clean Air Acts》(清洁空气法案)、《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等,关闭污染大的工业电厂、改造用灶减少煤炭燃烧(改造的给补贴,不改造的罚款或监禁)、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强制汽车加装催化器等措施,花了近30年的时间,终于把雾霾治理好。
在GDP和环境污染之间抗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很难的选择。
记得马云有个预言,当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都不干净了,赚再多钱也没有意义。
有时候南极熊在想,如果自己有一天像马云那样富有了,会成立一个环境治理基金,吸引大量的人才、招聘大批的科学家并给予高待遇,把一些清华北大等毕业的人才,从金融领域吸引过来(由于平时在北京五道口活动,见到太多的高材生都往赚钱快的金融领域去了),用于资助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等待雾霾下的冤魂”。
|
上一篇:塞浦路斯将于2017年开设先进生物3D打印实验室下一篇:复杂与经济的结合,3D打印+创造怎样的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