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ct是微软在2010年6月14日对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正式发布的名字。Natal为开发代号。
工作原理
Natal中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感觉阵列,对于新手来说,它拥有一个数字视频摄像头。能从事捕捉图片到识别颜色等多项工作。而Natal中的麦克风则可以在短时间内采集多次声音数据,以便把玩家和同处在一间房间中的其它人分开。 当然这些智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而这方面是微软的强项。特制的软件已经把Natal训练得能成功识别人的脸部细节变化。而在识别人体动作的时候,精度可以达到4厘米。 09年微软收购了以色列公司3DV,让人们以为Natal的技术是源自3DV的ToF(time of flight)摄像头。3DV的感光芯片由于要测量光飞行时间,所以需要做到飞秒级的快门。据说他们在芯片中用到砷化镓,使其时钟频率提高到上百G。但这样做会使其成本升高,很难想象微软能把这样的技术做进游戏机这样的消费电子品里面。2010年1月,微软的开发人员明确表示:Natal并不是基于ToF的原理。2010年4月,另一家以色列公司(以色列人还真厉害)PrimeSense才确认为微软提供了其三维测量技术,并应用于Project Natal。 在PrimeSense公司的主页上提到其使用的是一种光编码(light coding)技术。不同于传统的ToF或者结构光测量技术,light coding使用的是连续的照明(而非脉冲),也不需要特制的感光芯片,而只需要普通的CMOS感光芯片,这让方案的成本大大降低。
Light coding,顾名思义就是用光源照明给需要测量的空间编上码,说到底还是结构光技术。但与传统的结构光方法不同的是,他的光源打出去的并不是一副周期性变化的二维的图像编码,而是一个具有三维纵深的“体编码”。这种光源叫做激光散斑(laser speckle),是当激光照射到粗糙物体或穿透毛玻璃后形成的随机衍射斑点。 这些散斑具有高度的随机性,而且会随着距离的不同变换图案。也就是说空间中任意两处的散斑图案都是不同的。只要在空间中打上这样的结构光,整个空间就都被做了标记,把一个物体放进这个空间,只要看看物体上面的散斑图案,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在什么位置了。当然,在这之前要把整个空间的散斑图案都记录下来,所以要先做一次光源的标定。在PrimeSense的专利上,标定的方法是这样的:每隔一段距离,取一个参考平面,把参考平面上的散斑图案记录下来。假设Natal规定的用户活动空间是距离电视机1米到4米的范围,每隔10cm取一个参考平面,那么标定下来我们就已经保存了30幅散斑图像。需要进行测量的时候,拍摄一副待测场景的散斑图像,将这幅图像和我们保存下来的30幅参考图像依次做互相关运算,这样我们会得到30幅相关度图像,而空间中有物体存在的位置,在相关度图像上就会显示出峰值。把这些峰值一层层叠在一起,再经过一些插值,就会得到整个场景的三维形状了。
Kinect获取三维模型数据与 3D打印应用
伴随Kinect名称的正式发布,Kinect还推出了多款配套游戏,包括Lucasarts出品的《星球大战》、MTV推出的跳舞游戏、宠物游戏、运动游戏《Kinect Sports》、冒险游戏《Kinect Adventure》、赛车游戏《Joyride》等。
Natal微软在2009年6月2日的E3大展上。正式公布的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Natal彻底颠覆了游戏的单一操作。使人机互动的理念更加彻底的展现出来。[1] 它是一种3D体感摄影机(开发代号“Project Natal”),同时它导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 Kinect
玩家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游戏中开车、与其他玩家互动、通过互联网与其他Xbox玩家分享图片和信息等。 微软互动娱乐业务副总裁唐·马特里克(Don Mattrick)说:“这个技术让我们在不用发售新主机的情况下就可以步入一个互动娱乐的新纪元。”唐·马特里克还说:“先前,有种障碍把电动游戏玩家和所有人都分隔了开,”“现在,有了Natal,大家都能加入游戏,使用发明史上最棒的遥控器——你。” 微软在洛杉矶的E3电子娱乐展上揭示Natal技术。这场娱乐展正好办在电玩产业的转折期。过去电玩产业都被认为对经济衰退免疫,但是有迹象显示整体产业成长有减缓的迹象。 微软的Natal不需要使用任何控制器;它是依靠相机捕捉三维空间中玩家的运动。微软指出它会让系统更加简易操作来吸引大众。 这个系统也辨识人脸,让玩家自动连上游戏。它还可辨认声音和接受命令。 在游戏示范中,玩家们用脚踢仅存在于屛幕中的足球,并用伸手设法拦阻进球。在驾驶游戏中,玩家转动想像中的方向盘来操控电视游戏中的赛车。在绘画游戏,玩家则是说出颜色--“蓝色”或“浅褐色”--然后摇摆双臂来在数码式画板上飞溅一片油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