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镇教授3D打印医学作品收藏进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

3D打印动态
2017
09/13
18:56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小浣熊 于 2017-9-13 18:57 编辑

南极熊3D打印网讯/2017年9月13日,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收藏了钟世镇院士的研究成果——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人体血管系统。这些3D打印医学作品不但制作精美,而且真实入微。包括3D打印肺部血管系统、肝脏血管系统、腿部血管模型等。南极熊了解到,钟世镇院士的3D打印作品由光韵达捐赠。

钟世镇院士是临床解剖学专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1952年,钟世镇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1985年晋升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编著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版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2002年担任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现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钟世镇教授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开拓了古老传统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间的交叉科研领域,开展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领域的开拓者。

timg.jpg
钟世镇教授

钟世镇教授研制的血管系统模型出自于真实人体数据,如今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复制,使各研究机构、教学单位独立使用成为可能。
微信图片_20170913184015.jpg
肺部血管系统

微信图片_20170913184035.jpg
肝脏血管系统

微信图片_20170913184039.jpg
手部血管系统

微信图片_20170913184045.jpg
足部血管系统

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对人体构造不断进行探索,而医学解剖用遗体却十分紧缺,并且一具尸体的费用也比较大,导致研究成本高昂。3D打印技术制作的解剖教具不仅可等比例反应人体结构,还可以依比例缩放,能够更好地展现传统意义上的“解剖死角”,可将病理解剖完全呈现给学生与医生,从而对人体构造有更清晰认识,此外还大幅降低了研究成本。

3D打印的血管系统能够应用在打造仿真人体模型,解决目前国内临床医学遗体不足的问题,通过3D打印等数字化医疗手段推动临床研究和应用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钟院士表示,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对临床应用有较好的帮助,由于灌注所需遗体受限,应当寻求复制标本的新技术,探索3D打印技术的结合已经提上日程。


如果你想与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合作,请联系南极熊。



上一篇:官方曝中国战机制造黑科技,3D打印成为战机研制新手段
下一篇:FMP:一种使用线材的新金属3D打印工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