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量子位
3D打印肉已经能吃到了?
还是动物干细胞「养成」的那种。
据央视财经最新消息,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正将3D打印肉产品投入商业领域。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植物肉」,这种产品是通过提取动物干细胞培养出来的,肥瘦纹理均可定制。
该新闻一出,立即引发关注,微博阅读量已突破6000万,网友们却看法不一。
有人表示「速速发展,我想吃雪花牛肉」。
也有点赞破千的观点认为「宁可吃素」。
还有网友表示,国内也有课题组在做了,牛肉、猪肉、鱼肉泥均可打印。
所以,这种3D打印肉到底跟平常的肉有何不同?
仿和牛的人造肉
此次计划投入商业领域的产品来自以色列初创公司Steakholder Foods——
他们将产品名确定为Omakase Beef Morsels。
、
产品名中Omakase来自日语,意为无菜单料理,由主厨来为客人决定菜品及烹饪方法,常见于高端日料餐厅,其价位较普通日料更高。
肉如其名,该款3D打印肉口感也参考日料中油脂丰腴,汁水满满的和牛,牛脂肪与肌肉材料层层交叠,在官方介绍中,其营销内容以「大理石纹路」形容产品。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从开机、检查设备、设定相应程序到打印关机,一块手掌大小的人造「牛肉」制作时间大约只需10分钟,其重量可达104克,且不止肥瘦口感能定制,肉上纹理及形状也均可选择。
根据官网披露信息,公司正寻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许可,希望先在美国市场上市。
制作原理方面,此种产品也与市面上大部分人造肉并不相同。
此种3D打印肉属于细胞肉类型。
生产者先从目标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将细胞放置在培养环境中,提供理想生长繁殖条件——
当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技术工作者会按不同需求,诱导其分化成肌肉细胞或脂肪细胞,创造出肥瘦不一的产品。
再具体到实现上。
Steakholder Foods选择以西方最常见肉类食品牛排为切入口,因此他们还会以3D生物打印方式:
他们将肌肉与脂肪细胞作为「墨水」,按程序设定打印出一整块肉,尺寸较小那种,再经数周培养,让肉上的细胞继续繁殖重量增加,最终形成肥瘦度、肌肉纤维长度密度满足需求的肉排。
由于整个过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公司所雇员工中不仅有生物背景从业者,还有30%的机械工程师。
最终,这些3D打印肉排会变成汉堡肉、串、肉饼、肉排等产品被端上餐桌。
人造肉商业化走到哪一步了?
并不乐观的是,目前细胞培养加3D打印类型的人造肉产品面临商业化障碍有两重。
首先是接受度不高。
不少人眼中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因不是「自然生长」的肉类,有网友甚至评论认为:此类产品比转基因食品更为让人担心。各地区监管部门也大多尚未批准其上市,态度趋于谨慎。
其二是成本高企。
目前市面上成本较低的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仿制人造肉类产品,但即便如此,其售价也高于普通肉类,相较前者,细胞培养的人造肉成本更高。
量产进程也止步不前。目前此类人造肉尚处于实验室的作坊制生产阶段,缺乏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自然量产难度不小。
上述问题,Steakholder Foods公司对未来的规划也能看出端倪。
他们计划先将自己产品与植物肉产品混合,靠优化口感与肉味切入,再逐步推广纯细胞培养肉。
值得一提的是,Steakholder Foods公司于2021年3月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其股价相较最高点已经跌超80%。
正如前文提及,对比干细胞培养人造肉,目前市面上更容易接触的是植物肉。
此种人造肉以大豆蛋白等素食材料为基础,改变其蛋白结构使之更接近日常肉类。
此前已有不少连锁餐饮品牌推出了自己的人造肉产品,其中不乏麦当劳、KFC、港式快餐大家乐等玩家,还有人造肉月饼这样的新玩意儿也冷不丁冒头惹回眼球。
但价格方面,即便是植物蛋白类型的人造肉也比普通肉产品更贵一些,很多报道显示,大部分消费者仍以尝鲜心态购买相关产品。
最后,问问大家,你会吃干细胞培养的3D打印人造肉么?
参考链接:
[1]https://s.weibo.com/weibo?q=%233D%E6%89%93%E5%8D%B0%E8%82%89%E5%B0%86%E6%8A%95%E5%85%A5%E5%95%86%E4%B8%9A%E9%A2%86%E5%9F%9F%23&t=31&band_rank=28&Refer=top
[2]http://www.news.cn/2022-10/02/c_1129048528.htm
[3]https://steakholderfoods.com/
|
上一篇:Sugar Lab将食品3D打印技术,与文化和美食巧妙结合起来下一篇:以色列公司研制“3D打印肉” 已在欧洲多国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