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年教授(退休)-清华大学

3D打印学者
2024
08/07
10:23
教授
分享
评论

截屏2024-08-07 上午10.21.05.png

颜永年,1938年1月12日出生,教授、博导,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
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完成5台套世界级的我国重装行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压机,转让技术帮助企业生产数千台一万吨以下的各类液压机,创产值数拾亿。在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著、译书12册,发表论文263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几年来培养博士生35名、硕士生33名。被业界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

专业专长
机械工程、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生物制造工程
专家及机构简介

颜永年 教授博导,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

一、简历

1962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获优良毕业生证书 1962年—2007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机械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7.1—1988.1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访问学者 2007年退休 工作期间5次评为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 2008年—2012年3月 苏州昆仑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昆仑AMT)和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昆仑KHM)总经理 2012年4月—至今 昆山永年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12年12月—至今 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二、专业与专长

机械工程、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生物制造工程

三、学术兼职

1997年——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快速成形技术委员会主任 2001年——至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 终身高级顾问 2001年——至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终身高级顾问 1998年——2009年GARPA(快速原型协会全球联盟总部美国) 中国代表 1998年——至今SCI源刊“Journal of Eng-Manufacturing”(英国) 编委 1998年——至今SCI源刊“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英国) 编委 2012年——至今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理事

四、学术成果简介与业绩

上世纪70年代初即从事金属材料锻压成形工艺和设备研究,特别是预应力结构的重型模锻设备与工艺。沿着材料成形加工这条主线,1989年即开始进行快速成形研究;首次把3D打印概念引入国内,随后于1992年建起了3D打印实验室。1998年从事生物材料的快速成形从而进入生物制造领域。至今,已形成生物制造、快速成形和重型机器三个方向,均取得很好的成绩。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重视实验和工程应用,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完成5台套世界级的我国重装行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压机,通过转让技术帮助企业生产数千台一万吨以下的各类液压机,创产值数拾亿元。在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著、译书12册,发表论文263篇、其中被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几年来培养博士生35名、硕士生33名。主要学术成果和业绩如下:

1、提出离散-堆积成形学原理,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前沿生长点

(1)它是继“去除成形”(如切削加工等)和“受迫成形”(如铸、锻等)后的新型成形原理与方法。 (2)据此提出离散-堆积平台(软、硬件系统)构想,完成可实现多种RP、RM工艺的多功能快速成形系统(实验设备)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功能和多功能快速成形商品化设备,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3)离散-堆积成形原理与热致相分离方法相结合可制造具有分级孔隙率的三维结构,用于人体器官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之制造。 (4)离散-堆积成形原理与细胞-材料单元的触发固化技术相结合,可按预设计将细胞受控组装成三维结构,通过体外-体内培养,而形成人体器官。

2 、生物制造学术研究

将制造科学引入生命科学领域,提出“生物制造工程”(Organism Manufacturing Eng.)学科概念和框架体系。为制造科学发展提出一个新方向。将细胞或细胞-材料视作受控组装的微滴,根据离散-堆积成形原理,组装成三维结构,用以探索活体组织、人体器官的修复与制造以及仿生产品的制造。在国家863,清华985和清华学科交叉基金支持下,2000年完成MedForm设备,2001年完成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2002年完成TissForm设备、2004年完成细胞直写系统和细胞打印机(Cell Printing),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

3 、重型机器结构强度、金属疲劳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工程成就

(1)提出等剪应力缠绕原理和工程计算方法 1975年发表在国内刊物“重型机械”上。该理论目前已通用于全国。国际著名学者,丹麦科学院院士,丹麦科技大学T. Wanheim教授迟于本人于1977年8月在Journal of Eng. for Industry第733期发表了内容相同的论文(但Wanheim教授他承认事实,敬佩我们的工作。) (2)提出重型结构被预紧件与预紧件之刚度比值应与模型相等的相似准则,目前一直用于重型结构设计与工程生产部门。 (3)合作研究重型结构应力场强法的高周疲劳失效判据 (4)2003年提出智能缠绕—坎合制造原理与工程应用方法,开创了重型预应力结构设计制造的新领域。该原理与方法可大大提高重型结构的可制造性,降低运输困难和制造成本,减少制造周期,目前已在我国多台国家支撑计划重型液压机项目上应用。剖分-坎合拱型梁已广泛用于国内各类压机。 (5)作为总设计师,采用智能缠绕—坎合制造,完成了目前世界级的五台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锻压设备:(4万吨板料成型压机1994年广州投产 中国最大的换热器板片成形压机;3.6万吨垂直钢管挤压机2009.7包头投产;1.5万吨闭式镦粗穿孔压机2009.7包头投产;4.0万吨航空精密模锻压机2012年西安将投产 我国最大的精密航空模锻液压机;3.0万吨核电精密模锻压机2012年昆山将投产,是太平洋远东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在内,最大的具有挤压功能的模锻液压机) (6)智能缠绕—坎合制造技术转让到全国十几家企业,其中最大的是广东科达机电集团,仅2010年就生产各式陶瓷砖液压机(4800吨—7800吨)共1200台,创产值20亿,为陶瓷压机世界的世界之最。

主页:http://www.rsta.tsinghua.edu.cn/zh/detail.aspx?id=2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