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3-30 18:09 编辑
2025年3月30日,南极熊获悉,3D打印机和材料制造商Photocentric推出了一款专为太空环境设计的高速3D打印机CosmicMaker。这款设备在微重力条件下具有独特的功能,能够将液态树脂固化成固体部件,从而实现直接在轨道上制造零部件,显著提高宇航员的自给自足能力。
△CosmicMaker经过了包括完整360度反向旋转运动在内的测试。可制造从塑料到陶瓷的各种产品
CosmicMaker是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的最新创新成果,专门生产基于液晶显示器 (LCD) 的树脂3D印机和光聚合物材料。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原型机的测试,在模拟微重力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旋转系统从多个角度观察了树脂的固化行为。公司计划下一步在抛物线飞行中进行测试,以验证它在实际太空环境中的性能。
虽然Photocentric尚未公布CosmicMaker发射的具体时间表,但由于它们正在与欧洲航天局(ESA) 的在轨制造加速器(一个旨在帮助公司打造太空技术的项目)合作,表明该3D打印机未来有望被送往国际空间站(ISS)进行相关测试。
通过3D打印技术减少航天运输成本
目前,太空运输成本极其昂贵。自2021年起,将每公斤货物送至国际空间站的成本约为2万美元。这一数字较前几年有所上涨;例如,2019年,NASA对送往国际空间站的货物(upmass)的收费标准为每公斤3000美元。然而,到了2021年,NASA进一步提高了运送货物到国际空间站的费用。
除了数千美元的发射费用之外,补给任务的安排通常需要提前数月进行,几乎没有灵活性。如果宇航员急需某个关键工具或替换部件,他们可能不得不等待下一次发射,这可能意味着数周甚至数月的延迟。
即便任务已经安排好,发射过程也可能因为天气、技术故障或任务优先级的变化而遭遇推迟。对于航天任务而言,情况更为严峻,因为补给飞行可能根本无法实现。因此,配备一台如CosmicMaker这样的3D打印机在飞船上显得至关重要。它使得宇航员能够在需要时即刻打印所需物品,从而减少对地球的依赖。
△CosmicMaker打印工艺示意
英国航天3D打印机CosmicMaker
Photocentric表示,在太空应用方面,CosmicMaker相较于其它3D打印机具备几个显著优势。迄今为止,大多数太空3D打印机采用的是熔融沉积建模(FDM)技术来制造塑料部件,例如自2014年起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Made In Space(现为Redwire)的增材制造设施(AMF)和Refabricator。
相比之下,CosmicMaker采用基于液晶显示器(LCD)的树脂打印技术。这种方法更为紧凑、节能,并且速度更快。不同于需要高温熔化塑料丝材的FDM,LCD树脂打印通过光固化将液态树脂直接转化为固体。Photocentric指出,在航天器中,能源效率和稳定的控制环境至关重要,因此避免产生额外热量是一个显著优势。
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液态树脂进行打印带来独特的挑战,因为流体行为在此环境下变得难以预测。若无适当控制,树脂可能会四处漂移,形成悬浮的液滴。为应对这一问题,CosmicMaker配备了一个密封的双腔系统,确保“树脂流动稳定”,从而使得材料保持在预定位置。这允许宇航员打印出精确且功能完善的部件,而无需担心散落的液滴干扰到任何设备。
此外,CosmicMaker的打印速度也是一大亮点。Photocentric声称这款打印机每天能够生产出高达两吨的塑料部件。尽管在微重力环境中可能难以达到此数字,但该系统的高效率使它成为按需打印备件、工具和关键任务物品的理想选择之一。
△CosmicMaker打印的样品。从左到右:氧化铝、碳化硅
航天3D打印技术发展的潜力
目前,Photocentric正与欧洲航天局紧密合作。除了生产简单的塑料部件,公司还致力于开发在太空中打印复杂碳化硅部件的技术。碳化硅具有高强度、轻质和耐极端温度与辐射的特性,使它成为太空应用的理想材料。若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制造这些部件,它们将能够为卫星、太空望远镜,乃至未来月球或火星基地构建高性能系统,而无需依赖地球的物资补给。
展望未来,航天3D打印技术的开发是实现太空任务自主化宏大目标的一部分。随着Photocentric等公司不断优化这些技术,我们有望见证太空工厂的兴起,它们将能够生产从工具到航天器部件等各种必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