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3D打印,路在何方

3D打印动态
2025
04/29
09:50
分享
评论
来源:浙江大学启真新论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变迁、人员老龄化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推动建筑业的升级转型,智能化、绿色化是其重要抓手。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格局,推动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建造模式,智能建造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综合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手段,来实现工程安全可靠、品质提升、降本增效与绿色低碳。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智能建造技术,其中增材智能建造结合了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科学和建筑工程技术以及智能化系统,通过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革新传统建造模式,正逐渐形成一种新质生产力来助力建筑业的升级转型。

640.webp.jpg
浙江大学联合企业完成的3D打印非线性商业建筑
与人行桥 图源: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增材智能建造进展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增材智能建造无模施工,省去了传统施工中的模板费用;通过自动化施工、快速成型提升了建造效率;通过精确的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浪费;通过减少劳动力需求降低人工成本。而且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复杂几何结构,给建筑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高度定制化设计与建造,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实现复杂结构与构件的高精度制造,减少误差。

目前浙江大学增材智能建造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在建筑3D打印材料、设备工艺、控制软件、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与发展,在住宅与低层建筑、基础设施与特殊结构、艺术与定制化建造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虽然建筑增材智能建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建筑打印材料的长期性能仍需验证。材料性能是制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可以满足一般环境下建筑的安全与耐久性要求,但是其长期性能尚未掌握,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有待验证。

打印速度与打印质量有待提高。打印工艺成熟度和设备性能限制了目前的打印速度,打印精度和表面质量也是一个重要挑战,特别是在复杂结构的打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断点,且表面质量欠佳。

标准与规范缺失。建筑3D打印的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阻碍了增材智能建造的规范化发展。而且,统一的设计与技术标准以及施工规范的缺乏,使得建筑安全、抗震性能、耐久性能等仍需试验验证,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管难度。

工程级大型设备初期投资略高。虽然建筑3D打印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是由于工程级的大型设备初期投资较大、产业链尚不完善,设备成本难以在短期内通过规模化应用来分摊,导致目前某些场景中的成本略高。

相关专业人才缺乏。作为一项新兴建造技术,建筑3D打印的相关教材与培训资料缺乏,许多高校和施工企业没有相关的知识、技术储备和专业试验、实践装备,专业人员的缺乏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640.webp (1).jpg
浙江大学联合企业完成的3D打印民居 图源:人民日报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业界已在积极应对。在技术层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复合材料,来提高打印结构的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研发多轴打印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来提升打印速度和精度。

在经济层面,一些设备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打印服务,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在标准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如美国正在编制3D打印混凝土墙体的技术标准,浙江大学也在主导我国建筑3D打印的设计、抗震与材料标准,为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然而,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相互交织,建筑3D打印技术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尚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企业协同努力,攻坚克难,来推进此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640.webp (2).jpg
浙江大学主持的3D打印民居抗震试验
图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进智能建造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要推动建筑3D打印技术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材料、成本控制、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努力,以实现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

在技术层面,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应用。在建造效率上,可以将3D打印与模块化建造、预制装配式技术相结合,来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在打印精度和速度方面,将AI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融合,优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和打印参数的实时调整,并不断打磨和优化打印施工工艺,特别是复杂结构的打印建造工艺。

在设计层面,进一步探索拓扑优化、仿生设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提高打印结构的性能和材料利用率;加强打印结构的长期性能研究,建立可靠的打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培训与交流,促进建筑师和结构师形成新的设计逻辑。

在材料层面,加大对新型、高性能与多功能打印材料的研发力度;明确材料的力学与长期性能指标,建立材料性能数据库,为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鼓励材料开发商、供应商与建筑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打印材料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在成本控制层面,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设备成本,推广设备租赁模式,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采用增材智能建造技术,促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建立行业共享平台,促进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探索并拓展增材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与技术。

在政策层面,加快制定增材智能建造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筑3D打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政府部门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增材智能建造项目进行质量评估和认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公众教育与国际合作,提高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1.webp.jpg
第四届3D打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
在浙江大学举办 图源: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增材智能建造在建筑行业、特别是一些特定场景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尽管还面临着技术、人才、成本和法规等多重挑战,但是随着技术进步、标准完善与政策支持,该技术有望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640.webp (3).jpg
孙晓燕: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640.webp (4).jpg
王海龙: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上一篇:AI驱动3D打印进步,腾讯云联合南极熊举办了一场交流活动
下一篇:清华大学采用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开发多功能磁力软体机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