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南极熊获悉,近日,MIM 大厂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10,以下简称 “统联精密”)发布了 2024 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同时在业务布局上积极探索新技术,其中 3D 打印领域成为其重点关注方向。
营收净利双增长,业务结构优化
2024 年,统联精密经受住了各种挑战,营业收入规模首次迈过 1 亿美金的门槛,实现了规模跃迁的关键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409.52 万元,同比增长 44.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463.31 万元,同比增长 2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160.03 万元,同比增长 36.3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22,411.09 万元,同比上升 61.22%,营业收入增长与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相互匹配,整体经营业绩呈现 “稳中有进”“进中有质” 的态势。
从业务结构来看,公司的非 MIM 零部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MIM 零部件业务收入,标志着其进入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平台建设新阶段。2024 年,MIM 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868.43 万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非 MIM 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5,974.86 万元,同比增长 101.89%。非 MIM 业务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公司营收上升的主要动力,表明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初见成效,降低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增强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积极布局 3D 打印技术
目前,公司具有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以下简称“MIM”)、高精密线切割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高精密数控机械加工(以下简称“CNC”)、高精密激光加工等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此外,公司结合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钛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及 3D 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
公司的产品以定制化为主,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和其他工具等领域。目前,以收入来源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涉及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等。
近年来,钛金属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带动了 3D 打印技术的渗透。由于钛金属质地硬,传统 CNC 加工难度大,刀具损耗和材料损耗都较高,成本居高不下。而 3D 打印在加工钛金属材料时,不存在刀具损耗问题,材料损耗较低,良率相对稳定,因此成为钛金属可选择的加工工艺之一。目前,虽然钛金属原材料和打印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成本优化效应不够显著,但主要应用在高端手机的手机边框、折叠屏铰链等零部件。随着下游应用规模的扩大,将带动 3D 打印行业技术的迭代与成熟,设备成本和打印服务费用有望降低,进而加速促进下游应用零部件的种类增加及规模的扩大。
在公司的研发项目中,南极熊看到统联精密有三项与3D打印相关的技术在研发:
①投入500万元进行“微型金属 3D 打印设备技术研发”,解决打印过程中小直径金属丝送丝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微型金属 3D 打印产品的高精度和生产稳定性。
②投入540万元进行 “薄壁异形产品成型变形控制与改善技术研发”,结合 3D 打印模具随形水路可设定模具温差的特性,将塑胶薄壁异形产品的内缩变形控制在
可接受范围内,进一步降低产品厚度,提高产品精度,加速产品产出效率。
③投入460万元进行 “TC4 钛合金 SLM 成形工艺及多孔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通过多功能集成设计,使产品兼具轻量化与高效散热功能效果,同时结合结构的优化和强化,提升 TC4 多孔材料性能。
统联精密与苹果、亚马逊、荣耀及其 EMS 厂商等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行业内的重要企业,其在 3D 打印领域的布局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凭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有望在 3D 打印应用于精密零部件制造方面取得突破,为客户提供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未来,统联精密将继续围绕客户需求和新技术探索投入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其在 3D 打印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 3D 打印在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进步。
|
上一篇:金属3D打印技术进步:高斯光、点环光模式无缝切换,汉邦激光推出光驰Ⅱ型技术下一篇:这把创意十足的3D打印椅子,竟可以当书签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