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巨头通快出售增材制造业务,LEO基金接盘:行业洗牌进入深水区

3D打印动态
2025
07/08
21:33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warrior熊 于 2025-7-8 21:34 编辑

2025年7月8日,南极熊获悉,德国激光与机床巨头通快(TRUMPF)近日宣布,将旗下金属增材制造业务(涵盖 LPBF 激光粉末床熔融和LMD/DED 激光金属沉积设备)整体剥离,并出售给由 DUBAG 集团管理的私募基金 Lenbach Equity Opportunities III(LEO III Fund)。

TRUMPF 3D printing.jpg

LEO III 是于 2024 年设立的“碳债务特殊情况”基金,专注于企业剥离与整合机会。此次收购正是在其典型策略之下,将通快增材制造业务纳入更为专注的产业资本体系。通快此次剥离(公司历史上第二次剥离 3D 打印业务)符合通快专注于核心工业运营的战略决策。TCT Magazine 报道指出,这一交易正值金属增材制造市场加速洗牌期 —— 市场既在整合中壮大,也出现明显分化与收敛趋势。

DUBAG 集团董事Sebastian Stalter 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获得通快这样的家族高科技企业的信任,并通过竞争激烈的并购流程被选为合作伙伴。我们期待与斯基奥、迪琴根和普利茅斯的管理层和团队携手合作,打造一家领先的创新型金属 3D 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

新公司将设在意大利斯基奥(SISMA位于斯基奥的原址),目前已成为3D打印业务的开发和生产中心。作为业务转移的一部分,目前在意大利斯基奥、德国迪琴根和美国普利茅斯任职的该部门所有员工都将迁移到新公司。在过渡阶段,“TRUMPF”和“TruPrint”品牌将继续沿用。交易完成后,将逐步启用新的公司名称和独立的品牌标识。

为什么通快“卸载”了金属增材制造业务?

通快在3D打印领域的历史错综复杂。它是最早推出工业金属PBF 3D打印机的公司之一。然而,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该公司不久后就退出了市场。2010年代中期,通快与意大利公司SISMA(总部位于斯基奥)成立合资企业,重新进入市场。SISMA开发了激光金属熔合(LMF)PBF工艺。随后,通快再次独立运营,与SISMA分离,但保持着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珠宝领域。

屏幕截图 2025-07-08 212650.jpg

2021 年,通快从 SISMA 全面收购 LMF(Laser Metal Fusion)合资公司,整合其意大利业务,组建 TRUMP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talia,进军牙科与医疗市场。

2023 年推出 TruPrint1000 系列,为牙科小批量生产市场提供多激光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同时在 TruPrint 系统上认证使用 6K Additive 生态钛粉,展示其在材料认证与绿色工艺上的持续进展 。

在技术布局上,通快涵盖 LPBF 和LMD,并涉足高效沉积、材料认证、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可见,尽管在 2021–2023 年间不断强化投资、优化产品线,但最终选择整体剥离,显然是公司深度评估后的结构化战略转型。分析通快这次退出背后的商业逻辑可以发现:

1、聚焦核心激光与机床+智能制造业务

通快的传统主航道为激光器、光源、智能制造(如 TruConnect 系统)及机床设备。根据 2022–23 年财报,其营业额和净利分别约为 54 亿欧元与 4.6 亿欧元。相较之下,金属 AM 仍属中小型业务部分,对比公司整体规模显得资源回报率低下。

出售增材制造部门,意味着释放资本与精力,用于推进主营板块自动化软件、工业互联网、主激光技术等高边际业务。

2、市场竞争残酷,硬件资源分散

当前全球金属增材制造市场预测将在 2024–2034 年间从 47 亿美元增长至近 600 亿美元,但其中硬件市场 2024 年收入仅约 24 亿美元,且增长速率下降,利润持续压缩 。LPBF 仍为主流技术,但行业正趋同并加剧竞争。

同时,服务、材料、后处理等环节增速更快,占比超过纯设备销售,加剧生态闭环的重要性。硬件设备厂在无生态对接能力下,难以持续建立差异化优势。

3、引入专业资本做平台整合

LEO III 作为专注特殊情况转型的私募基金,具备灵活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能力。交易对通快而言,是非主业退出,同时为金属增材制造业务寻找新的“归宿”。

对 LEO III 而言,也意味着可以构建一个从设备、材料、后处理到数字化工厂整合平台。未来将可能推进行业跨链整合,加速增材制造产业服务化与商业闭环建设。

2.jpg

行业视角:深思、趋势与未来格局

通快退出印证了硬件为核心、但未掌握整个生态的先发并不能保持长期优势。EOS、GE Additive、3D Systems 等硬件开路者正在构建材料与服务闭环,这是设备厂商们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选择。通快尝试先发优势,但最终选择退出,显示设备厂对建立全面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在学习中。

当然,LEO III 入局没有削减通快金属增材制造部门的技术积累,反而可能加速度资本整合与产业链重组。从“工程能力”转向“制造服务+平台运营”,该业务有机会获得“增资+扩场”的新生。

此外,从全球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整个行业洗牌加速,结构重塑期正在来临。根据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厂商如铂力特、华曙高科、易加三维等正在快速崛起。增材制造行业正在向“硬件合一、材料扩充、服务生态”方向演变,而通快退出只是行业重排的一个节点。未来若干年,我们可能看到:
  • 多光束 LPBF、高速沉积、AI 智能控制、绿色高新材料(如认证钛粉)将是竞争焦点。
  • 资本主导的 carve‑out 模式,可能成为行业拓展的新路径。专业基金如 LEO III 成为平台运营者,与传统强企形成互补。
  • 商业模式:生态平台主导的“设备+粉末+后处理+数字化”闭环将主导未来市场,硬件单兵作战逐渐退场。

南极熊观点:通快退出,是行业成熟的信号

此次通快交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失败”或“撤退”。相反,这是其战略选择的理性收窄,为主航道资源竞争提供了空间。而 LEO III 收购意在打造工业级平台,再次强调了设备之外的系统能力才是增材制造未来。以下是南极熊的几点思考:
(1)   硬件红利已近枯竭:利润加速度正由硬件转向材料与服务。
(2)    增材制造融资正走向产业资本主导:战略资本正替代传统 OEM 担当整合者角色。
(3)   生态建设是长期战:单一设备商难胜,平台更稳。
(4)   专业离场不代表技术丢失:通快的退出仍可能以战略股东 / 合作伙伴等多维方式保留未来协同可能。

结语

通快此次出售金属增材制造业务,是对行业重心回归的自我聚焦,也为金属增材制造敲响新的序幕。据南极熊判断,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行业将进入深化分工与平台整合阶段:资金、资源与技术将围绕全产业链层层协同重塑。通快卸下非主业负担,LEO III 开启平台重构,增材制造产业正迈入“系统能力”的新战场。

南极熊将持续追踪这一交易后续进展:LEO III 如何打造平台?通快会否通过合资或技术协作“借壳”重返?市场参与者是否形成新旧设备商鲜明对峙?敬请关注。



上一篇:麦吉尔大学初创公司TissueTinker利用3D打印加速抗癌药物研发,有望取代动物实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