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MakiBox A6LT,号称是目前最便宜的 3D 打印机,售价 200 美元,由香港的一家硬件新创公司MakiBox独立设计、开发、制造以及销售。
售价200美元的香港3D打印机MakiBox创始人访谈
MakiBox 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实现定价 200 美元的 3D 打印机。没有大公司的研发团队,创办人 Jonathan Buford 用极少的资源,以 Maker 的工作模式,用近一年的时间,才发表第一代原形机,去年才又推出进阶机 MakiBox A6HT,虽是进阶,但售价也才 300 美元。实际看过这两台打印机的打印质量,与市面上售价 3 到 5 倍的机型成品比较,可打印成品的尺寸大小和打印成品差异不大。 超低定价不是为抢占市场,MakiBox 的制造哲学是:个人化的、极小规模的、高弹性生产模式。在 Makibox 官网上下订,他们才开始制造,Lead Time(出货时间)大约需要 6-10 周,非量产却走低价路线,显然不是为了获利。那是为了什么? Jonathan 在香港接受《TO》专访时说:“3D 打印机的价格如果可以跟喷墨式 2D 打印机差不多,那么就可以让更多个人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简单的方式,参与快速制造(Rapid Manufacturing)的产业变革。” MakiBox 想要重新定义制造业。 Jonathan 是一个资深制造者,也是香港创业圈的风云人物。
售价200美元的香港3D打印机MakiBox创始人访谈
卡内基美隆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Jonathan 进入制造业,2000 年他因为设计制造儿童玩具而到香港工作,最后定居香港。2010 年,他在香港创办当地最早的创业聚会活动 StartupsHK,目标是接轨香港与全球新一波的创业风潮,促成香港创业生态系的形成。 熟知且着迷于制造,3D 打印机开始普及后,他逐渐淡出香港的创业活动与聚会,开始 Makibox 的创业“实验”。说实验,是因为 Jonathan 认为,“制造业需要变革,也正在变革中。” Kickstater 这类群众募资平台,就是制造业变革的开始。很多红极一时的募资案,最后都在制造环节胎死腹中,因为出不了货而退款给赞助者收场。全球制造代工的最大集中地在中国大陆,不只因为中国的工厂多,还因为中国有发展快速的网络产业,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易在网络上询价、洽询代工厂。通常在这个环节,这些制造需求会有超过一半打退堂鼓,大部分代工厂不接少于 10 万件,甚至至少要 100 万件的单。即使找到少量愿意接 1 万、5 万件的工厂,在合作过程中,也常常发生制造交货延迟、质量不佳的问题。 “这不是这些工厂的错,而是他们的制造模式是用射出成形开模的方式制造,500 件、1000 件的制造量不可能回收成本。”Jonathan 说,在玩具制造零售业 10 年的经验,他深刻体会,“传统单一品项大规模制造销售的方式,投资人、材料供应商、制造厂和消费者,整个产业链都承受极高的风险。” 很多硬件创业者会在本地小量生产, Jonathan 认为,中国还是目前最大的制造基地,这也是为什么设在香港的原因,但这些中国制造代工厂的分工模式,与现在先社群营销、后下单制造,少量生产每月不断更新改版的软件业逻辑无法接轨,“这就是 Makibox 在香港打算要做的事。现代社会的消费生活模式、我们耗用资源的方式,甚至我们的工作分工模式,都应该变得更回归个人需求、更环保、更人性化。香港距离深圳非常近,我们可以用最快的方式找到对的制造材料供应商,而且价格相对便宜。” MakiBox 是一个设计工作室,也是一家制造工厂。未来,可能会是一个一个募资平台,或者串连众多募资平台协助解决少量制造繁琐问题的沟通平台。 在类似小仓库的空间里,Makibox 看起来就像 80 年代台湾四处可见的公寓式家庭式工厂,几张桌子,摆满房间的备料和待出货的箱子,几张大桌子,是研发中心、是制造生产线,也是出货包装区。“大家都以为我们要生产销售 3D 打印机,但 3D 打印机更象是我们打造 Makibox 工厂的第一个自己要发明的设备。”Jonathan 说,“从制造 3D 打印机开始,一路往下,所有个人制造者会遇到的问题、需要的设备、要重新思考创造的生产流程,Makibox 一边帮自己做,也一边帮我们的客户做。” 如何以适度成本小量制造?如何在先下单后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低 Lead Time?什么样的生产流程最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者?工厂的空间配置应该怎么配置?团队分工怎么执行…….,Jonathan 说,第一代机型 MakiBox A6LT 花了快一年才做出来,不只是因为要低成本、高质量可以 DIY 组装不容易达成,也因为 Makibox 同时也在尝试各种不同工作版本,而且,他们乐于与所有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这是 MakiBox 完成第一个版本低价 3D 打印机时, Jonathan 的制造实验纪录片:这个影片的题目是,组装一台 3D 打印机,需要花多少时间? 实验结果,Jonathan 大概花了 1.5 个小时。换成完全不熟悉 3D 打印机构造的一般人,大约需时 2 个到 3 个小时。会做这个影片,是因为 MakiBox 曾考虑过一个商品项目是,更低的价格,让买家自己组装,所以,他们得不停的做实验,耗时是否合理、组装是否容易等。 Makibox 的 Blog 上,最新的内容是,他们找到一个新的微控制板,有四个步进马达驱动器,能让 3D 打印机有更好的效能表现。Makibox 里的 Maker 工程师,用影片跟大家解释这个微控制板的特色与功能,看起来更象是要跟大家讨论要怎么应用这个新玩意儿。 MakiBox 从里到外的开源特质,与传统制造厂关起门来研究,有什么新发现立刻加密打包或是赶快申请专利保护利益的方式完全不同,Jonathan 认为,创新的过程,需要的是参与而不是保密,新的制造业,因为少量、因个人化,所以反而更容易快速变化,“Maker 的制造,追求的是创新和弹性,不是我会的别人不会。” 专业网络媒体 3D Printer World 这样介绍 Jonathan 和 MakiBox:“在颠覆性十足的台式制造的世界里,Jon Buford 可能是其中更具颠覆破坏性格的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