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项目

国内
2014
12/17
17:42
分享
评论
3D打印又称“增材制作”技能,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根底,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资料,经过逐层打印的方法来构造物体的一种疾速成型技能。它是国际制作范畴一项重大效果,被誉为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新”。2013年6月,北京举办的“新工业革新与增材制作国际研讨会”暨“3D打印国际展示会”已呈现一张张“渭南面孔”。同年11月,渭南市人民政府与我国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研讨院一起主办的“增材制作(3D打印)工业化推动会”在渭南国家高新区举行。会后不出10天,渭南国家新资料高新技能工业基地经过科技部同意。

高新区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项目

高新区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项目


  去年以来,在国家部委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着眼于加速推动3D打印产业化,经过精心策划,高新区提出了建设渭南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的构想。在对国内外3D打印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趋势的充分调研基础上,明晰了3D打印产业发展路径图,提出了“6+1”的综合服务体系,即功能完备的产业化承载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样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中省市区四级全方位协同共建体系,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3D打印工业培养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渭南3D打印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家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和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

  功能完备的产业化承载体系。规划了起步区400亩、成长区100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成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生活服务及配套公寓,具备专家教授及创业人才 “拎包入驻”的研发生产条件。成立火炬科技公司,负责孵化器投资管理,委托中航工业631研究所负责孵化平台运营服务。

  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与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黄伯云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教授等72名3D打印及材料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入区团队及柔性人才队伍中,拥有3名院士、3位长江学者、25位教授级专家,奠定了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

  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成立3D打印产业基地办公室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和发展。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管理模式。设立了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来区人才、团队和企业创新创业。我们也制定了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对来区从事3D打印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研发创新,创业发展,给予设施配套,资金扶持奖励、建厂优惠等,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航空航天的3D打印金属构件、非金属零部件和精密加工件的体验、推广及研发生产。与烟台路通精密铝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面向汽车、航天发动机的3D打印部件研发生产。建成激光成型、3D打印创新创意设计及检测等7个是示范平台,拥有快速成型、三维面扫描抄数、数据云处理等一批先进设备,为3D打印工程化研究和产业示范奠定基础。

  多样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发起组建的首支3D打印创投基金,已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今年8月批复,首期2.5亿资金已经落实。一批创投、风投和基金公司正在陆续进入。同时,成立了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等,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担保。

  中省市区四级全方位协同共建体系。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就3D打印产业发展开展深度合作。科技部批复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陕西省已将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列入陕西省3D打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计划。渭南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高新区打造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全市优质资源加快推进3D打印产业化步伐。连续两年举办“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和“增材制造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打响了渭南3D打印品牌。

  科技引领立异,立异驱动发展,3D打印承载着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上一篇:耗时九个月,3D打印加手工拼装打造逼真坦克模型
下一篇:佛山推进创新3D打印装备制造技术等6重大科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