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动物模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假乱真?近日,纽约Tandon工程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教授Maurizio Porfiri及其团队通过一个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 他们3D打印了一条斑马鱼,然后将其与真正的斑马鱼放到了一起。你猜结果怎样?后者竟然真的对这个自己的冒牌货有了反应。下面,南极熊就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有趣实验的全过程:
研究者们首先将一条真正的斑马鱼放到了一个三节水箱的中间部分,然后将各种刺激物逐一放到了另一节水箱中,观察斑马鱼的反应。最后他们发现,斑马鱼对前面几种刺激物,包括静止的棍子、透明的假斑马鱼、静止不动的假斑马鱼,移动的平面假斑马鱼都没什么反应,唯独对最后会游动的3D打印假斑马鱼有反应。
据南极熊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2点:
①这条3D打印假斑马鱼的上色做得非常好,外观上十分逼真
②它可以游动,并且模式是根据真正的斑马鱼设计的
“与静止不动的复制品相比,这条斑马鱼更愿意与会游动的复制品待在一起。这足以说明运动对于斑马鱼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Porfiri解释说。
那么,为何要选择斑马鱼作为测试对象呢?据南极熊了解,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鱼是研究正常或病态行为最有用的一个实验物种 — 它不但基因组已经被科学家充分解析,而且生理和神经解剖学结构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可以有效帮助科学家研究某些机制在人类精神疾病(如成瘾、焦虑、自闭和精神分裂等)中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目前,该研究团队已经将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到了《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上,标题是《Zebrafish Response to a Robotic Replica in Three Dimensions》。如果你对它感兴趣,可以直接下载阅览:
论文.pdf
(1.05 MB, 下载次数: 233)
|
上一篇:3d打印开始迅速融入制造业,将迎来质变的飞跃下一篇:人类的未来:3D打印复合养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