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开展和深入,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课程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Arduino编程、机器人等,3D打印教育也逐步成为许多中小学的选择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3D打印”这个词而受限于学习硬件操作,从而偏离了中小学3D打印教育的真正意义。因此,本文整理了来自i3DOne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的常见问题,总结出刚开课老师最容易忽略的三大误区和解决方法,帮助学校快速提升创客教育质量。
误区一:3D打印教育≠学习3D打印机操作
追溯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将自己设计的模型能够快速制作出来,实现个人定制化的需求。因此3D打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3D模型,而不仅仅只是去网站下载别人的模型打印出来。因此,引入一款适合中小学生的3D设计软件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创造。前期的个人学习可以先通过免费的3D设计软件,例如在i3DOne社区免费获取3D One家庭版这款青少年三维创意设计软件。
▲i3DOne社区近期开展的3D魔法道具比赛部分作品
误区二:学习3D创意设计≠跟随案例一步步操作
老师设计教案时,如果只是提供一个个案例教程,让学生一步步去模仿然后做出同样的模型,这样会缺乏自己去主动创造的积极性。入驻i3DOne社区的创客导师,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全国模范教师郑贤老师、北京房山区第五中学的刘海峰老师则给大家分享两种教学方法。
1. 设计故事,以角色代入情景进行学习。郑贤老师提倡除了提供案例教程,可以用故事场景来设计各种挑战关卡,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从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现成案例,引导学生加以改进、创新。刘海峰老师充分利用i3DOne社区现有的案例教程,但他鼓励学生在这些作品上稍加改动,给学生们动脑动手的机会,比如设计积木,让学生加一块不同的积木;台灯的底座,让他们稍加修饰,变得不一样。
误区三: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只在课堂学习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往往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老师在课堂引导学生的思路,但真正发挥作用则在课后。因此要让学生创新的动力能持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奖励设计。这也要求老师授课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3D打印这个环节,而是要通过前端的3D设计带动学生随时随地将想法绘制出来。其它的辅助手段,可以包括创建校园的3D打印社团,让孩子们形成圈子,在课后也愿意主动去交流,再配合互联网的各种互动平台,如i3DOne社区的趣味创意、大赛栏目等,让孩子们能展示自己的创意,与别人PK作品竞赛等等,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三个误区是许多刚开设3D打印教育课老师最常忽略的,也是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就会从培养创新思维变成枯燥的软件操作课。更多中小学3D打印教育的开课和教案设计技巧,欢迎到i3DOne社区与300位创客导师共同交流。
延伸阅读:
《全国3D打印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3D打印技术为什么要进入教育行业》
南极熊,3D打印专业媒体平台。点击进入网址http://www.nanjixiong.com/
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