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软熊 于 2017-8-23 09:26 编辑
据南极熊了解,8月21日,2017北京榜样八月第三周名单公布。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推荐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以其“敬业奉献”的优秀事迹,入选本周“北京榜样”,并荣登榜首。据悉,“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面向北京市全行业,选树一批“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的榜样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效应,持续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汇聚强大正能量,着力在全市推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氛围、社会氛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刘忠军展示3D打印在骨科中的应用 “悬崖边上你不跑也得跳,卖力气往前跳有可能跳过去。”“我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说这些话的是5节19厘米脊椎被恶性肿瘤侵蚀的袁先生。袁先生这种病例之前未见报道,教科书上更没有这种疾病的介绍。
脊柱的周围包绕着重要的脊髓、神经和血管,把脊柱肿瘤整块拿掉,肿瘤残留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但难度相当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不仅拿掉袁先生身上的整块肿瘤,还植入3D打印的带有孔隙金属的人工椎体,使相邻的骨头可以长入孔隙,这样植入物和骨头就可结成一体。
无论是把被肿瘤侵蚀的五段脊椎完全切除,还是拿掉椎体后植入长达19厘米的大跨度3D打印物,这两个手术都是世界脊柱外科史上的第一次。据悉,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过程,充满了未知和险境,正是在寻求肿瘤术后内置物固定技术方案的困惑中,刘忠军敏锐地关注并深入开展刚刚兴起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
2009年,刘忠军开始带领团队研究3D打印在骨科的应用,发现了二者的关联性,在刘忠军手中,诞生了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椎体,刘忠军成为最早将3D打印的内置物应用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开拓者。 2010年,一家与刘忠军团队长期开展临床研究合作的医疗器械公司引进了瑞典专利的钛合金3D打印设备,可以通过对专业医学图像数据处理,打印出与患者解剖结构高度一致的钛合金植入物。之后的3年间,团队进行了十几项脊柱外科的3D打印植入物研究,在羊身上进行动物实验,内植物与相邻骨组织间融合良好。
2012年,刘忠军团队开始获准进行人类临床试验。
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3D打印植入物进入临床观察阶段,参加临床观察主要是颈椎病患者和髋关节病患者,在植入3D打印出来的骨骼后,效果显著。
2014年,刘忠军团队完成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
2015年,骨科参与研制的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标志着我国3D打印植入物已迈入产品化阶段。
2016年,3D打印人体植入物——椎体假体、椎间融合器的3D打印产品获得CFDA注册批准,使我国在3D打印用于骨外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推动刘忠军教授牵头的3D打印科研成果转化。
目前,刘忠军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骨科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牵头人。据悉,刘忠军一直进行着3D打印技术深入研究,他希望3D打印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也希望通过3D打印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相关医疗设备、生产材料国产化,从而降低医疗成本,使国家和人民获益。“如果你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把能做大的手术把它做小,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可以让它不做手术,我想那个时候,你的水平会变得更高。”刘忠军说。
专家简介:
刘忠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是世界首位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的医学专家。他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2009 年,刘忠军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临床领域,随后先后主刀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置换术治疗颈椎肿瘤、世界首例5节段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及19 厘米大跨度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其牵头研制的多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审批。
来源:新华网
延伸阅读:
北医三院3D打印人工枢椎植入已完成6例,都获得很好的治疗结果
|
上一篇:南澳大学应用Aether 1生物打印机进行避孕研究下一篇:以色列医生使用3D打印技术开发低成本听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