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3D打印技术自查克·赫尔(Chuck Hull)先生于1983年发明以来的第35个年头。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专业制造技术,近来在媒体的功劳下,也逐渐被普罗大众所了解,并感叹科技的伟大和神奇。国内3D打印的领军企业都发展的颇具声色,估值也相当可观,产业纵向扩张的速度也是逐年加快。并且就在今年,工信部发布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其中再次提到加快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制造2025》中,高端制造业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增材制造(即3D打印)作为其主要内容,自然不会被轻视。我国近年来关于3D打印产业发展的红头文件屡见不鲜,相关政策福利,甚至是直接的资金支持非常普遍。可以说从发展状况和政策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利好的朝阳产业。不过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和对业内人士的专访,似乎并没有表面上这么一派向荣。
资本市场的理性回归
我们换一个视角,从资本市场来看,或许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国内资本市场上总体来看,增材制造(3D打印)相关概念股经过了疯狂的火热期,随着两波震荡,近年来已趋于平稳略降,部分发展良好的领军企业仍显上涨趋势,虽然涨幅同比仍小幅下滑。
《中国3D打印板块近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行情中心
新技术和新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总是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憧憬,在资本市场上,这个效应体现的更加直接。只要公司和这个“新概念”沾上边,总是有利无害的,至少对于股价来说是如此。前几年间仿佛所有的高端制造相关企业都开始扛起3D打印的大旗,纷纷投入了资金和研发,当然成效如何,就目前来看并不太乐观。但股价的上升却是非常肯定的,关于这一点,上图的数据可以作证。
全球环境与国内发展出现时间差
当初国内这股3D打印热可不是没来由的,最初从国外吹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一时间引发了公众对这一制造业技术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关注。国内媒体在迟缓了两年后,在2014、2015年左右也开始大力吹捧这项“新技术”。带来的自然也是民众的热议和股价的飙升。所以说这波热潮的背后,媒体的力量还真是功不可没。舆论和资本的热度带来的是产业相关者的狂欢,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放的更长远,视野更广阔,理清思绪,不被热闹的表象蒙蔽,那么我们可以洞悉更多本质问题。在国内还在被利益相关者、媒体将3D打印炒的火热的时候,当时国外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逐渐认清了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开始走向冷却(以下是两家美国3D打印龙头企业近6年的股价走势图):
通过这两家3D打印全球领导企业股价的涨幅与国内3D打印板块的数据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出,国内的涨幅反应和媒体的反应速度是基本一致的,在迟缓了两年的2014年,国内3D打印板块开始大涨,但同时国外的同行们情况却已经是急转直下。其中3D Stratasys的股价在14年初曾一度接近100美元每股,当时领先的3D打印公司的总市值达140亿美元,而16年这一数据仅为50亿(数据来源:Wohlers Report)。我们不能说这场波动全是媒体的功劳,但对于当年3D打印的疯狂热度不甚了解的观众们在看了上面两张图之后应该也有了一些了解。如此虚高的股价和估值说是泡沫也不为过,而目前国外的泡沫已破,国内目前来看稳中有降,这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也许并不奇怪,甚至早有预感,可这份平稳能维持多久,恐怕很难说。
没有技术作为支撑,都将成为泡沫
3D打印虽然是高科技产业,但究其根本依然是属于制造业的范畴。虽然借助于3D打印的特点结合数据模型,利用互联网可以玩出非常多的手段和商业模式,可开发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其根本依然是制造技术。目前FDM技术业内主要用来做低端桌面机,材料以PLA、ABS为主,但成品性能差、精度不高,可以说是仅供娱乐。SLA精度倒是非常可观,但由于材料性能所限,也仅能给产品打样,无法成为直接售卖的商品。SLM、SLS等金属3D打印成本极高,且打印失败率高、后处理难度大、耗费工时久。综上,3D打印可以说其技术还远远算不上成熟。
那么就在这样一个技术不扎实的情况下,3D打印企业已经开始过早的发展了“生态圈” 。即通过开发、出售低端3D打印机、运营3D模型分享网站、开设线下体验店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个类似于“3D打印生态链”的体系。从产业的生命周期来说,通常分为专营期、扩展期、常规期、成熟期、复兴/衰退期:
在专营期,通常竞争较少,企业会通过人才的积累,技术的投入研发来进行初期积累,扩展期要利用好前期的积累快速扩张,发展公司已有业务抢占更大的市场。当产业进入常规期、成熟期就进入一个稳步增长和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再进行进一步的产品创新或者考虑纵向拓展产业链深度,挖掘行业潜力。
很显然目前3D打印企业的发展路线和基本发展规律的偏离程度是比较大的,在整个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商业模式上却已经往成熟期企业的行为靠拢。
是蓝海还是红海?
现在3D打印企业包括部分国外企业就是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本以为它三两年就能成熟,结果大家纷纷圈地跑马,建完生态链,却发现最基础的“技术”根本没有大的起色,没什么变化。因此资本信心逐渐丧失,体现在公司股价上有上述表现也就不足为奇。这种从产业、技术层面上来说还未成熟,企业竞争态势和商业模式的比拼上却已经成为红海的诡异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许是我们太心急,也许是我们的商业思维超前了科技发展太多,但更有可能是我们集体陷入了“技术陷阱”。过早的依赖新技术来作为企业乃至经济的支撑,但实际上配套技术以及底层技术仍未成熟。
实验室决定未来
如果说并不是所有3D打印的从业者,包括政策制定者都陷入了“技术陷阱”,那么其距离发展成熟到底还需要多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若是十几年内能产生突破性进展,那么对于现今的企业来说倒也不算完全等不上。但3D打印的底层技术其实和材料学更相近,如果此门类的科技发展速度达不到预期,那么也许我们不得不沮丧的承认,恐怕事实的确如此。
3D打印行业目前发展的关键,并不是建立所谓的生态链、生态圈,过早的向如今的科技巨头企业看齐,营造蓬勃潜力的假象虽然可能会从资本市场上带来可观的资金,但却会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建立产业生态圈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这会占用本就不宽裕的研究经费,并且让企业本身亦步亦趋,精力分散。
过早的投入到纵向扩张,没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做支撑,一切所谓的生态都不可能持久。没有技术作为支撑的科技企业纵向扩张,就如同没有水的生态圈想要发展。相反,有了扎实的技术背景,再去建立生态链,就会水到渠成。总之,饮鸩止渴不可取,作为高科技制造业,踏实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未来取胜关键,颠倒顺序的发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如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所言,“经济泡沫依赖于实验室速度,一旦不同步就趋于破裂。”我们只能将期望完全寄托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身上了。在此之前,用现有技术开发刚需市场,结合定制化服务,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达到基础盈利,在支撑企业运作和技术研发的同时,延续资本的信赖。否则,当热潮散去,3D打印将走向何方?
来源:以江管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