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杨俊:创新、融合、开放、共赢的航天增材应用

3D打印直播
2018
07/29
20:58
分享
评论
1.jpg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副总工程师杨俊,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

    杨俊:尊敬的林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创新、融合、开放、共赢的航天增材应用。 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航天科工增材制造中心的概况。
    2015年响应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科工集团成立了科工集团的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也是依托高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和航天应用背景,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
    中心挂靠在159厂,由三院直属单位31、306、8358、239、海鹰哈钛等组成,下设三个分中心。
    按照地域分布,在哈尔滨有材料研发中心,在北京有增材制造中心,在天津有创意产业基地,包括南京航天四院和长沙分院。
    增材制造中心在三院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激光学、选区成型、电子束、电弧增材制造、光固化、选区烧结、材料的堆积等等专业方向。产业链的覆盖包括粉末的研发、结构优化设计、工艺研发、设备研发等等方向。人才队伍将近有10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51人。
    研究方向在专用材料研发方面,现在已经引进了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制粉生产线,TC4、TA15制粉技术年产量突破30万以上。在设备研发方面突破了光路技术的系统设备加热与冷却技术、远程监控等技术。在专业化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针对刚才介绍的型号,针对复杂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包括拓扑优化、国产新材料的使用,精密复杂部件等等不同材料的打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型号上也得到了一些应用。
    发展现状,成立以来,在装备研制方面,在工业激光熔化方面,包括非金属选区烧结,以及复合材料熔化堆积方面的设备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装备设备现在已经实现了出口,走向国际市场。在应用服务方面,特别是在型号上的应用,各种结构形式,包括支架、舵面、轴等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大概5000余件,年收入增长率大概在30%以上。
    技术探索主要是在六个方面,包括结构优化设计、一体化制造、工艺研发,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在产品结构创新方面,按照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在获得同性能或更高性能前提下,可以通过点阵、蜂窝结构、薄壁等设计大量减轻结构重量,减轻成本。比如支架经过优化设计,可以减重50%以上。
    (PPT图示)这个图是蒙皮顾家一体化舵面,以前结构是铸造骨架+成型蒙皮再焊接等等,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通过一体化增材制造形成内部是中空结构,外面是蒙皮,一体化成型,大大减少了工艺路线,工艺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另外一个图是雷达天线罩,采用增材制造的方法,可以大大节省工时,提高效率。(南极熊3D打印网编辑发布。)
    新材料方面,我们研制的国产粉末替代进口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等的强度,(PPT图示)这是用我们自己生产的粉末制作的安装座,那边是光合金做的前缘。
    制作方面采用增材制造制造进气道,原来也是热成型、焊接,很复杂,通过增材制造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效率。
    在电弧熔化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尝试,通过铝合金进气道来制造,包括舱段制造,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电弧增材制造比铺粉效率高,特别适合研制初期的快速研制。增材制造还有一方面,它可以快速修复,对于有缺陷的部位或者是有磨损的部位可以快速实时修复,这样可以使零件再生,重复使用。
    在铸造方面,我们对砂型开展了3D打印,也提高了铸造精度,提高了效率。
    再一个是设计与工艺协同,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快,依托了我们的系统和UG软件,结合了增材制造设计,我们把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协同管理,实现了设计工艺开发的紧密协同。
    再一个是对产品进行检测评价,采用了超声、X线、CT技术方法,对产品缺陷进行了检测,也形成了一套检测评价的技术方案,以及制订了相应的一些标准。
    再一个是复合制造,从增材和减材复合,比如一个薄壁原形的件,在它的侧壁长出一个座,如果用厚的段件来加工既浪费材料,工时又比较长,这样从减材到增材的复合制造,快速研制,达到成熟的研制要求。
    下面汇报一下发展愿景。
    我们的发展愿景到“十三五”末要建成具备装备信息化、工业化高层次深度融合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的工厂,形成规模化应用,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增材制造服务商,实现增材制造原材料国产化、增材制造装备自主化、增材制造服务规模,达到有示范作用的航天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组建增材制造生产化智能工厂,这也是一个愿景,我们要加速建设一个具有50台增材制造设备的智能车间,面向全新设计理念,建设集智能化生产组织、工艺数据库、信息采集分析、生产终端于一体的航天增材制造智能工厂。
    加快装备制造核心器件自主化应用,包括增材制造的装备和增材制造控制软件和激光器,实现高度自主化。
    要积极建设高水平的增材制造工程实验室和研究平台,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的智能制造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应用项目,搭建高水平的发展平台。针对制约我国增材制造发展的大型装备、智能工厂信息化建设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设计、材料、工艺、设备、协同配等内容组成的航天产业增材制造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要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增材制造,推进新的产业业态,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制造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最后是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发展新模式。
    第一,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实力。我们的战略基点是注重技术基础创新、预研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核心基础产品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PPT图示)这里有一个典型产品和概念,飞车大家也听说过,飞车现在正在研发阶段。
    第二,推进军民融合,做大产业规模。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增材制造在军民融合领域应用,促进产品在汽车行业、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方面推广。
    第三,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航天科工一直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助力增材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目前与华曙高科、铂力特、中科煜宸等优秀的3D打印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搭建了增材制造产业平台。与高校,包括北航、西工大、南理工等高校联合申报国家级课题,开展了工艺攻关。
    (PPT图示)这是我们和国内知名的企业、高校进行合作,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合作,并广泛参与地方政府、企业增材制造的产业建设,与各方开展广泛的深入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增材制造快速发展的成果。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西安赛隆向长淑:粉末床电子束增材制造医疗植入物的进展
下一篇:航天一院211厂王福德: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