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云网航天智造副总经理侯宝存为大家带来主题演讲。
侯宝存:大家好!
表达两个意思,第一,非常感谢主办方科工集团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的工作。第二,我分享的内容跟前面一些专家分享的不太一样,角度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前面专家重点是介绍增材制造专业的技术,包括应用,科工集团航天云网重点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也是刚刚工信部跨领域、跨行业的互联网平台之一。所以我们做的事情一方面服务于3D打印专用的设备服务商,怎么样更好的把设备、能力在平台上呈现给用户。另外一方面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怎么样让用户在新的模式下使用3D打印的技术。所以角度可能跟前面不一样。
分几个方面介绍。首先,从增材制造或3D打印本身技术发展来说就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所以各行各业目前企业发展都面临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发展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发展模式,怎么样从以前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驱动下变成技术创新?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新的模式,基于3D打印的设备快速去实现对传统模式的改变,这些都是对我们企业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从我们平台角度,我们立足于在平台上帮助企业实现智能产品,包括产品制造过程的智能,包括最后在服务于用户端的一些智能,三个智能化的过程。
其实我们是做平台,做平台重点还是刚才说的,一方面服务于增材制造服务商,提供平台的环境。第二是服务于用户,让用户在平台上更好的使用3D打印设备和能力。应该说,这个目前从平台角度,也是我们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们集团公司李伯虎院士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云制造”的概念,在云端实现制造过程最终的制造环节如果在云端实现,我想增材制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也是按照李院士云制造的理念来开展我们平台的建设,现在是工业互联云空间加智能制造系统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我们跟增材制造服务商一起为用户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过程,同时要把整体的平台模式建立起来,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实现企业的智能化运行。
目前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搭建了公司内部专有云,同时也把集团公司内部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今天的主办方创新中心很多3D打印的能力放在平台上,来服务于社会化的服务。而且我们在公有云上很多服务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可能在这方面还是需要有一些平台化的服务模式,它可能没有能力或者资本直接去购买或者拥有一台3D打印的设备,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来实现低成本的使用。当然我们现在还在打造国际云,我们也在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已经落地了四个国外的公司和平台。(南极熊3D打印网编辑发布。)
(PPT图示)这是平台开放体系架构。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全国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领导下已经把联盟架构平台化。我想说,航天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特色,我特别同意GE这位同志的理念,包括增材制造,在后端真正的上水平或者前瞻性的技术,能够实现增材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或者创造,他刚才说了收购了一个公司,在做增材制造设备以及增材制造过程的仿真,这个仿真就会减少真实增材制造物理的实验或者是尝试的过程。航天大家也知道,以前北京仿真中心,特别是航天本身是以控制为中心的产品,所以仿真能力很强。所以我们有专门的工业仿真的内容,我们已经把数字孪生的基因,包括底层的仿真技术放进去了。当然上面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几个架构差不多,支撑整个平台的运行。
截止目前,我们提供了21类工业设备,包括了增材制造各种设备的接入,也提供了工业仿真的HPC接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项国际标准,这个国际标准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国家首个在国际上制定的标准,而且在全球应该是首个,当时工信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个消息,这里面也包括3D打印设备接入的内容。接入设备以后在云端的应用,我们也正在做,跟创新中心一块联合,会把增材制造设备接入之后在云端的服务分装成一些APP,包括对增材设备监控管理的APP,包括对增材设备能力资源调度的APP以及配套服务的APP。所以我们会在研发、生产、服务、管控各个方面,会在平台端提供APP的功能。我们的平台是跨领域、跨行业的,不光是在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在其他的行业也有APP的功能。
基于这样的设备接入和APP服务,我们向客户提供了智能化改造、工业云以及工业大数据和智能服务以及双创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企业上云的过程,首先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上云,然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基于大量数据的呈现,实现大数据和智能服务的应用,使整体得到提升。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是实现我们从云端的订单到线下整个车间执行计划的贯通,实现从设计到制造过程中模型的集成以及整个过程的数据连通。
第三部分是初步实践,这里面包括跟创新中心一起在3D打印增材制造方面的应用。目前整个平台已经在13个省市实现了实体化运营,而且特别是运行了9个工业云平台,4个国家部署,7个语言版本,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80万,境外企业13000,还有10000家企业完成了线上质量履约认证,这个认证非常关键,认证以后客户才放心用这个能力。实现了10行业工程样板工程,以航空航天为主业,向其他行业进行扩展。
(PPT图示)这是从设备上、产线上、业务上的三个步骤,互联网+增材制造也是按照这三方面,首先把设备上云端,然后把生产制造能力上云端,然后业务上云端。
现在我们对增材制造设备上云数量不是很多,目前跟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一块,把超过300台3D打印设备接入了云端,也产生了一些效果,包括整个设备的利用率,包括设备维修的时间,降低了空机率,包括扩模型的一致性,在云端得到了很好的能力提升。
(PPT图示)这是在云端对于设备的监控、流量的管控、成交量运营数据的管理,包括整个过程中实施产能的情况,这就是把设备上了云端之后产生的效果。
第二方面,叫做产线上云,不光设备上云端,把整个创新中心的能力或者是不同产线能力上到云端,这也是我们跟创新中心做的事情,这个事情正在路上。这里面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实现对于增材制造订单、工艺、供应商、物料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去优化提升产能。(PPT图示)这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些事情,右边是实际运行的界面,这里面包括把设备控制、数据处理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一些问题,降低了产线里面设备的空机率,降低了产线生产管理的效率,提高了订单处理了效率,包括数百个订单可以并行进行报价管理、分配管理。这样把整个创新中心的能力或者不同的增材制造产线能力上了云端,进行协同的管理。这是第一方面。
(PPT图示)第二方面,其实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在云端的云排程,把不同的3D打印能力实现云端的有限产能的计划排程,实现产能开放与共享以及数据驱动生产线运营。左边这个图是其他的加工能力、设计能力的图,我们有能力地图,有了这个能力地图以后通过右边的云排程,就是中间的CRP云排程的功能,通过云排程排到不同生产线上去。我们现在跟创新中心做的,把不同的增材制造能力通过CRP协同调度,调度到不同的生产能力上去,提高整个增材制造产线的产能,包括相应的能力开发和共享。
最后是业务上云,在整个增材制造业务过程中,不光是生产过程,里面有很多设计的能力,包括开放的设计师,我们需要把设计师能力纳入进来,把设计单位的人纳入进来,实现云端业务协同,要实现从想法到最终产品全云端的协同制造。我们会做一些工作,包括设计平台的工作,包括在云端设计仿真,最后再跟3D打印设备进行协同制造。
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在家具行业里面做了一些工作,有相应的设计和仿真的模块,最终实现的时候还是要在3D打印设备上云端协同起来。同时在模具生产的时候有3D打印任务,我们通过这样的过程把3D打印设备和能力运用进去,所以这就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全链条的云端实现。所以这是业务上云,通过增材制造的设备上云、产能的上云以及跟设备和服务全链条的业务上云,来实现增材制造模式的探索。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工作。
最后是小结。我们主要还是服务于增材制造的服务商,专业的单位,同时跟专业的单位一起服务于企业。我们是想把增材制造的设备,把增材制造的服务能力上到平台上,提供给用户。帮助用户从整个能力,包括数字化转型一致化提升做一些工作。
所以这是我作为平台服务商角度跟大家做的交流,也非常希望服务于在座的增材制造服务商,服务于在座的各位企业。
谢谢大家。
|
上一篇:华曙高科程杰:3D打印在航空航天的一些应用下一篇: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金亮:3D打印轻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