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后,全球都掀起了“元宇宙”的热潮。这让我回想起了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从政府到企业,从家庭到个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围绕互联网来进行架构,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互联网的世界。我依旧记得我父亲抱着一台二手方正电脑回家时的激动,不过之后因为不知道要配鼠标,所以该电脑放在家中半年没用过。后来随着网吧的出现,我们知道电脑不仅要搭配鼠标也要连上电话线进行拨号才能接入互联网。在全社会转向互联网纪元的过程中,艺术与设计也伴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发生了质的转变例如:艺术也从传统媒介转型到了数字端,以及设计师在纸上绘制图纸转变成在电脑上完成,这一转变孕育出了数字艺术和设计。
中国的互联网的时代记忆和Facebook的改名
当数字艺术和设计成为主流时,部分艺术家开始审视数字技术对于传统媒介的影响。之后不少艺术家通过传统媒介来表达数字技术对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改变,后网络艺术就诞生于这一改变中,后网络艺术展示的是人类社会被互联网改造后的样子。比如今天的大街上很少见到读报纸的人、饭店点菜和买单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即可,以及出门不再需要带钱包等现象。基于后网络艺术的概念,我认为“后元宇宙”是指当人类进入和适应“元宇宙”后对于现实世界的改变。
后网络艺术作品和上海仅剩的书报亭之一
在我看来“元宇宙”是对于现有互联网技术的意识飞升。如果说互联网是加速了沟通效率,那“元宇宙”就是直接提供了新的沟通场景,这个场景抹去了现实空间的约束和身份的制约。在“元宇宙”中,你的身份可以是一只袋鼠或者一张桌子。你去任何人的私人元宇宙或者公共元宇宙只需要得到对方或者代理人的同意后即可马上进入与其互动,你们可以是在太空碰面,也可以在深海相遇,更可以在潘朵拉星球偶遇。元宇宙就是将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以数字艺术为创作方式呈现出来,就像魔术把不可能的事物呈现在你眼前。当然所有的魔术都有个核心逻辑:把消失的东西变回来,即“元宇宙”中的事物带回到现实空间,3D打印技术就是完成其魔术闭环的主要工具。“后元宇宙”的开启节点就是当人类把“元宇宙”的事物通过3D打印技术带回到现实世界。
3D打印提供快捷的感官刺激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先验性经验的概念,他认为有些经验是与生俱来的。在当下,我们可以把先验性经验理解为DNA中的遗传信息。除了经验还有感官也是先天性的,这类似于是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中的外部和内在的概念。外部对应的是感官刺激,内在对应的是精神需求。
在我看来“元宇宙”是超脱于感官刺激,直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相当于进击版的原神,原神受欢迎的原因就是满足了玩家的某方面精神需求比如: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二次元世界体验和角色互动,当然这种体验和互动还是存在现实世界的隔阂。“元宇宙”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VR或者AR设备打破这种隔阂,让其成为真正的元宇宙市民。
Sony的VR设备和Google眼镜
在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中,绘画是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但这是建立在观众意识到内在需求的存在。该观念在“后元宇宙”中是颠倒的,即观众是否意识到外在的需求是无法被舍弃的。爱情就是最合适的例子,爱情不仅满足了双方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通过亲密接触满足了感官需求。我认为在将来的“元宇宙”中,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虚拟物品后,也会想在现实世界中拥有,动漫人物手办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触碰带来的感官刺激是虚拟宇宙无法准确还原的,而3D打印技术能快速填补这一点。
原神中的凝光和凝光手办模型
以上的构想都是我这几年通过创作3D打印艺术品总结出来的。我的作品整体形式还是基于传统雕塑的展现形式,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由于一线城市的制造业外流导致传统雕塑的制作空间被挤压,3D打印技术行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品在被3D打印机制作出来之前,是以三维数据的形式存在于电脑中,那我的作品应该也能存在于“元宇宙”中。现在已经有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架构的线上展厅,并且这些展厅也已经能承载数据体量较小的三维数据。“元宇宙”的出现是建立在数字货币的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再结合了庞大的游戏产业和线上交易平台,以及VR和AR等设备的成熟。而“后元宇宙”则是通过3D打印技术补全“元宇宙”中缺失的感官刺激。
Abiogensis.2的三维数据和实物,以及春上隆的NFT线上艺术展
总结:
随着这篇文章的完稿,艺术设计和3D打印的系列文章也暂时告一段落,在这里非常感谢南极熊平台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也非常感谢这一路走来给予我帮助的各位和欣赏我作品的同僚。当代艺术并不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将艺术家自身的身份、行为、思想和作品都放置于产业环境中,它不仅需要艺术家通过作品和观众产生交集,更是要求艺术家主动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最后这次深圳的TCT我会过去,希望到时有幸能和各位同僚交流和探讨3D打印技术的未来。
关于艺术家 吴逸飞
吴逸飞1989年出生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吴逸飞的作品展示从物质转变成生命的过程,”Abiogenesis”(无生源)是关于生命起源的一种学说,生物起源于无生命的物质。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该理论是成立的,艺术家赋予生命中的艺术性于作品中,通过思维勾勒出数字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数字技术将其定格于生长过程中的某个时间段,最后采用3D打印技术将其呈现于现实的环境中。
吴逸飞于2020年获惠普色彩3D打印设计大赛“优胜奖”,2022年获安徽省第九届工业设计专项赛“增材云杯”3D打印专项赛赛道二第一名
艺术家的部分作品
The Story of Flowers.3、4、5
The Dream.5、6、7
Abiogenesis.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