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工大
2023年5月26日,南极熊获悉,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一类新型微针监测、诊断和治疗模式,详细讨论了微针的分类形成以及各种应用和内在机制,并对从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光电/器件/信息学到多学科应用的多功能微针发展进行了展望,发表题为“Flexible Monit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by Microneedles with Versatile Materials and Devices toward Multifunction Scope”的综述文章,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Research上。
微针(Microneedles, MNs)由微米级的针阵列组成,可以穿透角质层和表皮,形成微通道,以微创和精确控制将药物输送到真皮,不会刺激与皮肤相关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无痛、精确控制、灵活且易于应用,与传统侵入性注射和/或口服策略相比具有多重优势。微针疗法(Microneedle therapy,MNT)是指基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柔性电子/光电子学,利用微针平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微针的多功能化,赋予其医学诊断、健康监测、医学美容和经皮免疫等多学科功能(图1)。
△微针疗法用于疾病治疗、医学诊断、健康监测和医学美容
微针作为一种多功能平台,负载不同的成分可以轻松实现多种功能。对于疾病治疗,微针可以通过透皮给药进行药物治疗、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等光学疗法、一氧化氮和氢气等气体疗法以及将不同治疗策略相结合进行协同治疗,对伤口、肿瘤、糖尿病、肥胖、脱发和皮肤病等不同疾病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在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学诊断和健康监测领域,微针可以通过对含有大量生物标志物的皮肤间质液(ISF)进行提取和检测,实现肿瘤的快速诊断和血糖无痛监测等多种医学检测功能,将疫苗与微针相结合还可以实现无痛经皮免疫从而替代肌肉注射。在医疗美容中,固体微针已被批准用作美容工具,通过微针的机械刺激诱导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表达和沉积,实现嫩肤效果,还可以促进透明质酸等活性成分更有效地递送到皮肤中,达到保湿和抗皱等功效。
论文第一作者为柔性电子研究院博士生王烁、硕士研究生赵萌萌,共同通讯作者为黄维院士、李鹏教授和严熠博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和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等经费的支持。
原文链接:ttps://doi.org/10.34133/research.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