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劲松先生做客第一财经科创引力场节目,以专业视角深度解读“中国3D打印技术如何在全球拥有一席之地”!
Question:对于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演变,您是怎么看的?
Answer:
人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面,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产品的手段,最早是减材,他是以一个减法的思路来获得产品,简单来讲就是先拿到一块毛坯,剔除掉不需要的部分,余下的便是我们获得的零件。第二种是等材的思路,它与减材相比,材料上并无消耗,只需灌注材料便可获得型腔形状的产品。
但增材与之不同,其作为人类第三种制造手段,主要采用加法思维进行生产制造,通过一层一层的叠加来获得最终产品。人类使用减材及等材这两种手段已有几千年之久,而增材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逐步商业化的。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即对数据的依赖,而推动数据产生的关键则是技术的成熟。
Question:2005年—2010年市场经济发展较好,为什么您说这一时期是公司的低谷期?
Answer:
2005年—2010年期间,整体宏观经济可观,但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受外围环境的扰动较为明显。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彼时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独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他们以代工的方式进行业务输出,因此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也直接扰动了联泰科技当时的表现。
Question:那联泰科技后续业务发展的转折点在何时?
Answer:
2010年后,企业内部在市场策略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将客户、市场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宏观角度来讲,同时期全球行业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下游的刚性需求开始真正被唤醒。
Question: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联泰科技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Answer:
首先,市场的识别度是先行条件,精准的市场定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其次是产品及技术的沉淀,在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等品质上的答复,往往是决定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优势。
Question:同一零部件,使用3D打印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有什么优势?
Answer:
3D打印作为第三种增材制造技术,从纯制造的标准上看,其实还有很多不足,包括从材料性能、满足度、制造精度等方面,其与机床、注塑等传统制造方式还是有差距的。但是为何还会产生打印的需求呢?主要是由于面对小批量生产需求时,选择3D打印是最为合适的,其在时效上面更快、成本上因无需模具支持也更为低廉,同时,面对复杂结构的生产制作,3D打印技术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这些益处也使得小批量生产对3D打印技术拥有较强的依赖性。
Question:在材料方面,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由流体向固体转化的,那在3D打印领域,材料的应用是不是也有一些局限性?
Answer:
材料可谓是影响3D打印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材料的多样性、适配性与传统制造相比还是有所不足的。但在我看来,减材制造及等材制造这两种技术已发展两千多年了,而增材制造技术仅有几十年,所以我们需要给它一些时间去做技术上的更大突破。一旦实现技术上的破冰,将会迎来整个产业的爆发2.0
Question:随着技术的突破,未来增材制造是否会取缔传统制造工艺?在传统领域中,又有哪些是增材制造无法取代的呢?
Answer:
从趋势来看,增材制造作为第三种技术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爆发潜力,如若前两种技术可以覆盖所有的需求,那增材制造技术就不会问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增材制造的兴起会完全取缔前两种技术,随着未来制作要求的不断变化,在这一拐点上一定会产生大量的份额上的倾斜。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历史上来看,工业革命最初是用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思维,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但当下随着各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的普遍化,制造的要求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3D打印最大的优势看起来是小批量,实际上是按需生产,即不限时间、不限数量、不限品类的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短时交付。
Question:传统生产模式中讲究规模化,通过规模化来降低边际成本,那3D打印未来在成本方面会有优势吗?
Answer:
首先,所谓规模化的边际成本,我们判断小批量会变成制造业的一个常态,也就是说当我们不需要大批量生产时,降低边际成本也就没有了意义。其次,3D打印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其综合生产成本也在降低,制造的任务数量、以及涉及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宽,在过去十年中这一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实际上3D打印的标准体系建设是超过很多人预估的,最早是美国ASTM在2009年开始成立了专研3D打印的标准委员会——F42;2011年ISO也开始在其体系下成立另一机构——TC261,这两个分支机构都是定位在增材制造的标准化体系。2015年,两家机构共同发布了第一版标准,目前为止其完善至四五十条内容,涵盖行业术语、定义、材料的工艺、试验方法、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我国顶层跟进速度较快,在2017年左右便开考虑整个标准体系的建设。
随着web3.0及去中心化的发展,当下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关注到许多模具厂开始面临“投入一套模具,客户要求使用模具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少”这类问题;从消费方面来看也是这样,爆款出来之后,很难长时间保续便会被下一个爆点顶替,大家的审美及价值取向急剧变化且呈现分散化、碎片化、多元化趋势,这种没有趋同性的变化使得标品的存在越来越困难。
Question:目前您认为,中国3D打印产业链的整个链条是完整的吗?任正非先生曾表示,在芯片行业,光是砸钱是不够的,那么在3D打印行业也是如此吗?
Answer:
目前来说,中国3D打印产业链的链条在上中下游各方面及不同的工艺路线上,相较于其他领域算是比较完整的。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人始终是第一要素,钱它是一个必要条件。资金作为发展的助推器,它可能是一个光环,会吸引更多的资源进来。因此,光靠投钱不够,但是没有钱也不行。包括比较重要的产业生态,有些生态靠砸钱是砸不出来的。就像芯片行业,从设计端开始,上中下游整个链条都要全部扶起,光靠砸钱砸到某个点是不够的。生态培育很难拔苗助长,大家要慢慢培育它,这个时间成本是绕不过去的。
Question:未来3D打印有没有可能从工业应用到家用?
Answer:
3D打印技术的家用化目前已在C端市场实现,一些友商是专门针对C端用户的,且销售数额庞大。特别是在海外,个人使用桌面级3D打印机生产产品是较为普遍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更大范围内,它毕竟是一种制造技术,靠个人打印某一个零部件是可以的,但是想要做成一个产品,它还涉及到装配、工业包装等工作,因此与大家所想象的并不相同。像一些社区旁的打印店就是偏商业化的,他会把一些碎片化需求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的手段及管理加以实现,这种形态更接近未来的想象。
Question:之前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在于人口红利以及中小工厂,那么未来3D打印能否成为中国供应链的另一个新型优势呢?
Answer:
我认为是有极大可能的,未来想靠劳动力来产生成本上的优势,这种机会越来越少。咱们国家制定所谓的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这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领先度或跟美国的距离越来越拉长。用3D打印这种分散式的制造模式去替代各种小作坊,这一过程可以保持我国后期竞争力。
Question:未来十年,中国或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会是怎样的?
Answer:
未来的三到五年,我认为这个行业都会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在制造方面,3D打印的渗透力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
上一篇:深度解读三维测量与3D打印技术在赛车及汽车领域的应用下一篇:ABS与Pelagus 3D合作开发船用备件增材制造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