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2-23 12:24 编辑
2025年2月23日,南极熊获悉,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ISTA)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并构建了热电冷却器。这项研究已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揭示了一种提高电子设备热量管理效率的新途径,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治疗领域。
热电材料具备将温差转换成电压,或者将电压转换成温差的独特能力,但传统的热电材料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且伴随着材料浪费问题。热电冷却器,作为固态制冷器的一种,利用电流实现热量在设备内部的传递,从而达到局部冷却的效果。它们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泄漏、可定制尺寸和形状、无运动部件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电子产品等冷却应用。然而,传统的热电冷却器制造成本高昂,材料浪费严重,性能也有所限制。
通过将3D打印技术整合到热电冷却器的生产过程中,显著提升了制造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这个项目由能源科学联合体教授兼沃纳西门子热电实验室负责人Maria Ibáñez领导,第一作者兼ISTA博士后Shengduo Xu强调:“3D打印技术的融入不仅提高了热电冷却器的制造效率,而且减少了材料浪费,为热电冷却器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Ibáñez:“表示,与之前3D打印热电材料的尝试相比,目前的方法可以生产出性能更高的材料。凭借商业级性能,我们的工作有可能超越学术界,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吸引那些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人群的关注和兴趣。”
△使用基于挤压的3D打印技术来制造高性能热电材料
热电技术
目前,最先进的热电冷却器依赖于基于锭的制造技术,该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能严重。生产过程需要大量机械加工,导致大量材料浪费。
Shengduo Xu指出:“我们的研究实现了使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出所需形状的热电材料。此外,由此产生的设备在空气中表现出50度的净冷却效果。这意味着,我们3D打印出的材料性能可与成本更高的传统材料相媲美。”因此,ISTA的材料科学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可扩展且经济高效的热电材料生产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制造过程中的高能耗和耗时步骤。
优化颗粒结合
研究团队不仅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热电材料的生产,还开发了一种特殊油墨,使得在载体溶剂蒸发后,晶粒之间形成有效的原子键,从而构建出坚固的材料网络。这种界面化学键的优化显著改善了晶粒间的电荷转移,从而提升了3D打印材料的热电性能,并为多孔材料的传输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Ibáñez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利用基于挤压的3D打印技术,并设计了专用的墨水配方,以确保打印结构的完整性和促进颗粒间的结合。这使得我们能够制造出性能与传统基于锭设备相当的热电冷却器,同时实现了材料和能源的节约。”
潜在应用前景
热电冷却器除了在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实现快速热量管理外,还可应用于医疗领域,如烧伤治疗和肌肉拉伤缓解。ISTA研究团队开发的油墨配方方法,同样适用于高温热电发电机(一种利用温差产生电压的设备)。这种方法有望将热电发电机的应用扩展到各种废物能量收集系统中。
Ibáñez教授表示:“我们采用了全周期方法,从优化原材料的热电性能到制造出稳定、高性能的最终产品。”
Shengduo Xu教授补充道:“我们的研究为热电装置的生产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预示着高效、可持续热电技术新时代的到来。”
|
上一篇:耐克新3D打印专利:革新3D打印制鞋工艺下一篇:一种大规模生产超细纤维的新型3D打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