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3D打印仿生昆虫帮助科学家绘制自然界拟态的极限

3D打印动态
2025
07/07
16:39
分享
评论
2025年7月7日,南极熊获悉,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打印方法,可以打印外型逼真、色彩精准的昆虫模型,用于生物学研究。

相关研究以题为“Mapping the adaptive landscapeof Batesian mimicry using 3D-printed stimuli”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屏幕截图 2025-07-07 163317.png


研究团队由工程学院的Ruth Goodridge教授和Mark East领导,与生物学家Christopher Taylor、Tom Reader、John Skelhorn和Francis Gilbert合作,创造了逼真的人工猎物。打印的模型可以复制现有物种,并生成具有新形状和颜色图案组合的假设变体。

b9c00ea1-791e-4e57-ad80-834eee3ab836_medium.jpeg
图片来源:汤姆·里德

研究团队在剑桥附近一片占地16.8公顷的马丁利林地(Madingley Wood)进行了实地试验,该林地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作为鸣禽研究地点。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研究人员每周访问该地点两到三次,操作六个喂食站,这些喂食站配备了盖子盖着的食盘,食盘上印有不同的3D打印猎物模型。这些喂食站使用PIT标签、RFID阅读器和追踪摄像机来监测野生鸣禽对人工猎物的反应。

这项研究考察了拟态者必须多准确地模仿危险物种才能欺骗捕食者。结果表明,鸟类能够有效地识别拟态者并避开危险的猎物,但捕食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容忍不完美。某些特征,例如颜色对比和整体体形,对于成功模仿似乎比精确复制更为重要。

屏幕截图 2025-07-07 163739.png
一组3D打印仿生昆虫模型,包括一只苍蝇(左)、一只黄蜂(右)和三只通过3D变形技术产生不同程度模仿的中间体。(图片来源:Christopher Taylor)

在葡萄牙进行的额外实验涉及蟹蛛,并证明不同的捕食者依赖于不同的感官输入。当静态的3D打印模型无法激发蜘蛛反应时,研究人员使用Arduino控制器添加运动,成功触发了捕食者的行为。这凸显了蜘蛛与鸟类不同,它们更依赖于运动感知而非视觉外观。

这项研究揭示了自然选择的局限性,并解释了为何拟态适应在达到完美之前往往会停滞不前。这些发现有助于确定拟态的哪些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捕食者最为重要,并确定生物适应性需要达到何种精确程度才能成功进化的阈值。


上一篇:Stratasys发布PolyJet 3D打印超强材料ToughONE™
下一篇:将废弃塑料瓶变身3D打印工艺品,浙海大团队自主研发塑料瓶循环再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