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免费吸引消费者使用,积累使用数据改进产品,再提供个性化的收费服务,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贯营销模式,在位于上海嘉川路的上海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正尝试着利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企业——在实惠的3D打印费吸引下,8家企业已经在3D打印车间楼上安了家,还有许多企业通过网络,送来打印需求。
以前,产业方向是从文献资料中“走出来”的,科研院所提供的技术与市场实际需求间往往存在“断层”,现在这种“平台+企业”的合作关系,让创新中心有限的人力物力,能够用在“刀刃”上。
产业方向是自己“跳”出来的
让市场“用脚投票”选出产业方向,改变了科研院所研发时“技术至上”的思维方式。
如果把3D打印视作一种新型的物品成型方式,它几乎能和任何产业“联姻”,在创新中心的发展计划书中,医疗器械、文化创意、汽车、航天航空、小家电等在内的五大打印方向赫然在目。
去年初,8台(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D打印机采购到位,3D打印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任何有打印需求的企业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以较优惠的价格打印产品。几个月后,慢慢聚集到这个平台上的企业呈现出一些共性,以医疗企业居多。
对于这一“自发”现象,创新中心主任闵国全分析说,一是因为上海有很多大医疗和研发机构,医疗实力本身比较强,二是因为医疗对象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契合度又很敏感,很适合3D打印发挥。简单而言,在五大方向中,医疗产业已经有条件和基础拥抱3D打印技术。
为更好地服务医疗企业,创新中心有意“挖”来了能将CT、核磁共振照片转化为3D图像的科技服务公司。医疗企业有什么难题,走到隔壁敲敲门就可以了。
完善平台降低企业成本
技术变成产品,到底难在哪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立明表示,科研人员在做样机时,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它,但要成为批量生产的商品时,就不得不考虑成本、稳定性和市场接受度。比如从水中提取氢气的技术5年前就已经成熟了,但要每户人家买一台用铂金作为镀膜的提取器,不太现实。
“要提高成果转化率,就要抓住企业最关心的‘成本’问题。”闵国全说。事实上,为了“试”出最佳性价比的产品,企业平均要花3-5年时间。
为降低企业成本,创新中心除在房租、打印费上给予优惠,更有自己的“绝活”。内行人都知道,虽然都叫3D打印,其实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别很大,目前全世界有熔融、光敏、粘结等6种3D打印技术,这些设备在创新中心都能找到。加盟平台后,上海培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不同打印技术中挑选最适合的打印牙套方案,降低了30%的成本,这让3D打印牙套和传统箍牙的价格差变得很小,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新技术。
积累数据提供个性服务
花了钱又出了力,创新中心能在这项新服务模式中得到什么回报?闵国全笑着回答说:数据。
与培睿合作的半年多来,企业在平台上留下了500多个牙套的测试数据,哪台打印机用哪种材料能打印出什么效果,都有迹可循,这就能让创新中心能够“按图索骥”,为企业提供最“贴肉”的服务。
在3D打印车间里的设备都是“大个子”,采购这些家伙代价不小,材料价格也令人咋舌,其实对培睿来说,只需要一台能够打印牙套的打印机就可以了。细分市场是公认的3D打印技术发展方向,凭借着拥有数据的“近水楼台”,创新中心正在尝试做出让培睿满意的3D打印牙齿机。
除了口腔科,创新中心的合作伙伴还有骨科、整复外科和肿瘤科等,和互联网使用法则一样,越多人在平台上留下数据,就越能反映出现实需求,闵国全把创新中心未来发展重点聚焦在数据上,就是想把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来源:文汇报)
|
上一篇:美匠网携3D打印创意作品亮相第五届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下一篇:医博会3D打印完整颅骨引来围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