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创新升级生物材料 助推3D生物打印产业化发展

国内
2016
06/24
13:08
分享
评论
129087196_14667362360051n.jpg

今日,四川大学中、美双料院士张兴栋教授团队与蓝光发展携手生物材料产业创新升级及3D打印战略合作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蓝光发展,证券代码:600466.SH)和四川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蓝光发展旗下成都迪康药业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在生物医学材料、植入器械、临床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携手国际一流技术 扩大生物材料产业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四川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中心主任张兴栋教授在签约现场表示,“发展生物材料产业,需要立足前沿理论研究,也需要将研究成果产业化。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相结合的产业化平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正是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对双方合作寄予厚望的地方,“蓝光发展自上市后正式确立了‘人居蓝光+生命蓝光’的双轮驱动战略,其中‘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构成了生命蓝光战略布局。我们希望通过和张兴栋院士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合作,借助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创新升级生命蓝光板块,扩大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张兴栋院士是新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2016年5月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十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特别全体大会上正式接任,成为该联合会成立以来,首次由我国科学家担任主席一职。其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层植入体研究成果世界领先,于国际率先提出并确证无生命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特有的诱导骨再生的作用,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美国国家工程院表示,张兴栋入选主要是因为其“对肌肉骨骼的临床实验以及发展生物材料上的贡献”。

  据专业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约500亿元,年增长率近20%,全球市场规模更高达近400亿美元。

  为承接张兴栋院士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蓝光生命科技集团总裁任东川在发布会现场介绍,蓝光发展旗下迪康中科将扩大其在高分子可吸收生物材料领域的原料及产品产能。2016年医学防粘连可吸收(膜)钉产能和利润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力争成为该领域行业领头羊。“同时为匹配张兴栋院士的国际一流技术和产品,蓝光生命科技集团也将建设一流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全国化的营销能力,扩大生物材料产业化发展。”任东川说。

  生物材料应用市场广阔,涵盖了齿科、血管支架、植入式医疗器械、骨科,如关节、脊柱、创伤修复等多个领域。任东川表示,“和张兴栋院士的合作,有利于促进蓝光生物材料产业链的形成。这些成熟且已获生产批准进入销售环节的产业,将成为蓝光发展重要的业绩支撑。未来投资并购项目也将围绕相关方向展开,扩大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

  拓宽3D生物打印范畴 丰富产业链条和临床应用

  事实上,蓝光发展在2014年9月就已布局3D生物打印项目,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康裕建教授合作成立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建立以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体系。3D生物打印的核心在于生物材料。除干细胞等活性生物材料外,生物材料还有更广泛的范畴,包括具备生物相容性但不可降解材料,如体内外植入物;具备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如骨钉、硬膜、血管及支架类产品;直至具有生命活性的材料,如细胞组织、人体器官。任东川说:“生物材料贯穿始终,是3D生物打印医学产品的核心。”

  在未来的布局中,四川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中心主要集中于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碳素材料、非降解型高分子材料、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具备生物相容性但不可降解材料领域的研发;蓝光发展旗下迪康中科集中于具备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方面的研究,如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可吸收(膜)钉等;蓝光发展旗下蓝光英诺则聚焦于最高层次具有生命活性的材料研发,如细胞组织、人体器官等。最新消息其3D生物血管打印技术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此次和张兴栋院士的合作,让蓝光生命科技集团关于3D生物打印医学产品的产业链更加丰富,涵盖3D生物打印医学产品以上全部三个层次。蓝光生命科技集团聚焦于生物医学材料核心技术的产品线将由4项拓展到11项,包括创伤、修复、脊柱、关节、支架、组织修复等;临床应用领域也将由3个科室增加到7个科室,包含骨科、心外科、普外科、口腔科和整形外科等,市场前景广阔。

  杨铿阐述了蓝光发展生命科学板块的战略布局,“从全球领先3D生物打印第一品牌,到全球领先生物医学材料技术,蓝光在3D生物打印的产业布局更加丰富,聚焦生物医学材料核心技术,将推动3D生物打印在临床的应用和商业化发展。”

  “双+”模式再落地 商业化前景广阔

  促进3D生物打印商业化发展,是蓝光发展今年的重要任务。杨铿说:“今年3D生物打印项目的目标就是在保持技术全球领先的同时,快速实现商业化和利润突破。”蓝光发展2015年报也表示,未来蓝光英诺将继续聚焦3D生物打印研发,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并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为此,杨铿特地倡导设立了“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创新模式。2015年10月25日,该模式首获成功,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主导研发的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正式发布。这次和张兴栋院士的合作,成为杨铿“双+”模式的再次落地。“‘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的特征就在于,让科学家做科学家擅长的事情,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升级;让企业家做企业家擅长的事情,商业模式探索、产业化发展。以此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换。”

  这种模式正在促进蓝光英诺商业化迅速突破。2016年4月15日,蓝光英诺和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签约共建大健康3D打印产业园,由医学3D打印工程中心和覆盖贵州全省的大健康数据中心组成。贵安新区还将全力协助蓝光英诺在贵州省各大高校、医院进行3D生物打印项目的推广、落地。

2016年6月13日,蓝光英诺又和昆明市政府签署有关3D生物打印、医疗影像大数据等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蓝光英诺将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影像云平台技术和数字化医学服务能力,于未来三年内,在昆明市投资建成具有辐射西南地区能力的医疗影像大数据中心、医学3D打印工程中心、大健康展示中心、服务区域内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致力于提高区域医疗机构的医疗影像诊断整体水平。昆明市政府则将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建设医学3D生物打印产业孵化园项目,打造3D生物打印孵化平台,由双方合作运营;并协助蓝光英诺完成医疗影像大数据3D打印项目的建设;昆明市政府还将支持蓝光英诺在全省各相关高校、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其技术和产品。

  “蓝光发展已在生物医学材料、3D生物打印领域建立起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模式,蓝光发展将以不断的技术合作和商业化发展夯实生命科学板块,推动医学3D生物打印和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杨铿说。



上一篇:齐鲁工业大学&三的部落成立“设计智造实验室”
下一篇:创意非凡的3D打印夏令营,让孩子尽情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