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驱动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 l 西交大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团队

3D打印动态
2024
06/25
17:14
分享
评论
来源:AMF 增材制造前沿

功能驱动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是科学家与工程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目标,增材制造技术提供了一个基于点、线、面、体的逐层叠加成形制造新方法,为实现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无法解决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基于功能驱动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的学术思想,针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多种材料类型,创新工艺装备,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超材料结构、植入物、高性能金属构件等功能结构制造的创新应用。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团队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 (AMF) “中国增材制造 30 年发展”特刊中发表了论文,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Integrated Micro/Macro Structures Driven by Diversified Functions” ,第一作者为田小永教授。该文主要探讨了多样化功能驱动的宏观/微观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

640.jpg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2950431724000315


研究难点或瓶颈
目前面临的困难在于增材制造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从共性层面如何实现设计与制造的融合,现有设计方法应用增材制造技术会遇到许多挑战,必须从设计源头上发展多功能一体化的设计制造体系,才能使得增材制造获得最高应用价值。

640-1.jpg

展望(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功能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创新研究与应用探索,重点推进微尺度3D打印与电子信息领域的融合,3D打印与催化/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交叉,生物医疗领域的类生命器官3D打印等,为未来的前沿领域发展拓展新空间。

640-2.jpg

同时,需突破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实现产品价值链条驱动的多功能结构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开发具有在线监测与闭环控制等功能的增材制造装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结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未来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深度交叉,实现多功能结构融合设计与制造。



上一篇:厦门汉印工业级选择性喷射熔融3D打印机SJF-P380
下一篇:中体新材携3D打印高强铝合金和循环回收钛合金材料亮相美国 RAPID+TCT 2024 展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