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陶瓷芯CO₂激光器:Iradion推动工业级粉末烧结3D打印

3D打印动态
2025
02/12
15:41
分享
评论
增材制造(AM)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现在已经逐步从原型设计向全面生产进行转变。2025年2月,南极熊获悉,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Iradion Laser,凭借其专利——CERAMICORE CO₂激光器进入3D打印行业,为聚合物粉末烧结及其他应用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Iradion希望通过更快、更精确的聚合物粉末烧结技术,帮助制造商突破工业3D打印的极限。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210.jpg

陶瓷核心技术的革新之路
Iradion高管Edward Revell和Robert Kloczkowski分享了他们的陶瓷核心技术如何实现了更快、更高效且更精准的3D打印过程。两人指出,Iradion的专利CERAMICORE技术采用惰性陶瓷芯替代传统CO₂激光器中的玻璃或金属管设计。这种设计将激光气体密封在耐用的陶瓷腔内,避免了污染和气体泄漏的问题。因此,Iradion的激光器更加可靠,能够长时间保持功率稳定,并减少维护需求,对于要求严格的工业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关键优势。

Kloczkowski解释道:“我们的激光器非常独特,因为气体被密封在陶瓷中,从而消除了污染和泄漏。这使我们的系统能够提供一致且精确的光束,非常适合增材制造。”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214.jpg
△Robert Kloczkowski

Nexa3D的成功案例与挑战
Nexa3D是首批采用Iradion激光技术进行聚合物粉末烧结的公司之一,其旗舰产品QLS820量子激光烧结机集成了四台Iradion Infinity i100W激光器,使得热塑性部件的3D打印达到了惊人的速度和精度。尽管Nexa3D近期宣布面临财务挑战并计划缩减业务规模,但该公司依然将Iradion的陶瓷核心CO₂激光器集成到激光烧结系统的先锋之一。这次合作标志着Iradion进入3D打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步,展示了其技术如何提高工业应用的速度和精度。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216.jpg
△Nexa3D QLS820 使用 Iradion 四轴激光扫描仪

多领域应用的广泛影响
除了Iradion的核心关注领域——增材制造外,其激光器已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医疗、汽车、包装加工、工业加工和消费品等:
●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用于穿孔塑料包装以确保适当的气流同时保持新鲜度;
●在汽车领域中,用于机器人系统的切割和修整内部组件。
●Iradion的激光器在牙科行业生产Invisalign类设备组件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219.jpg
△CO2 激光创新

高速与精度:解锁未来的关键
随着AM逐渐从原型设计工具转变为大规模生产的手段,Iradion希望通过其高性能激光器推动这一转变。传统上,逐层构建部件的过程非常耗时。然而,Iradion通过快速光束调制解决了这一限制。其激光器可以几乎瞬间开启和关闭,从而能够在“卓越的精度”下同时生产多个部件,每小时可以生产比竞争对手多两到三倍的部件。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221.jpg
△Edward Revell

探索新市场与应用
Iradion不仅着眼于现有市场的深化,还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和应用,包括与EOS和3D Systems等行业巨头以及几家专注于AM的中国公司进行持续讨论。随着行业的扩展,从金属到聚合物、陶瓷和混合材料,Iradion的激光器在大量3D打印应用领域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Iradion正在努力解锁更多先进应用,并促进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其陶瓷核心技术不仅满足了国防领域的严苛要求,也成为其商业成功的基石。随着技术的进步,Iradion正准备迎接下一波3D打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Iradion

微信图片_20250212153406.jpg

Iradion Laser成立于2007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与市场上其他全金属激光器相比,Iradion的陶瓷芯CO₂激光器以其独特的设计脱颖而出,这些激光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医疗、汽车、包装加工、工业加工以及消费品等。Iradion不仅在美国市场活跃,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业务,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寻求合作和发展机会。


上一篇:3D扫描设备领域的引领者3DMakerpro发布Eagle系列设备,适用大型项目的数据采集
下一篇:德国研究人员采用3D打印技术和仿生学开发无需电池驱动的机械翅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