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最新展厅采用3D打印技术

3D打印动态
2025
05/02
15:22
分享
评论
2025年5月2日,南极熊获悉,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NHM)的永久性展厅“修复我们破碎的星球”(Fixing Our Broken Planet)创新性地将3D打印陶瓷元素融入展陈设计,彰显了陶瓷增材制造在当代建筑与展示艺术中的融合潜力。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502152008.jpg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自19世纪落成以来,一直被誉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陶土建筑之一。它的设计者Alfred Waterhouse在建筑初期即突破常规,选择粘土为主要建材,以降低施工成本与人力需求,同时提升对伦敦工业化时代污染的耐受性。由此形成的独特陶土美学,成为该馆不可复制的建筑标识。

此次3D打印工作由博物馆与位于巴塞罗那的专业3D打印公司LAMÁQUINA合作完成。该公司采用意大利WASP的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出一系列复杂的粘土结构。其中所用材料有40%来自陶瓷行业的回收粘土,有效减少了原材料消耗与废料排放。整个3D打印构件由1686个独立部件组成,基于10个标准模块设计,并在不到三个月内全部完成。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502152033.jpg

模块化陶瓷3D打印结合创新设计与可持续性

这些部件通过模块化组合方式组装,构成展厅内展柜、长凳等结构的基础。部分构件还集成了功能性特征,如用于走线或标识牌安装的通孔,展示了陶瓷3D打印在结构与功能集成方面的独特优势。

LAMÁQUINA表示:“正如19世纪选择陶土以应对当时工业污染的挑战一样,新画廊的设计同样回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紧迫课题。我们采用3D打印陶瓷制作展柜,不仅满足了所有功能和审美要求,还严格遵守对文保建筑干预的苛刻限制标准。”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502152042.jpg

根据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保护性施工要求,任何新增结构不得直接接触原有建筑墙体,同时每个接触点的荷载不得超过400公斤。这对设计与安装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项目团队进行了详尽的结构优化与装配规划,最终在仅10天内完成全部安装工作。

展厅中的砖状3D打印陶瓷结构,既是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空间叙事的一部分,象征着在天然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正如展览本身的核心使命所示——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生态与可持续挑战。



上一篇:FLOW-3D AM 仿真技术升级,解锁增材制造熔池的新控制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