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熊联合深圳Formnext主办的2025年第二届3D打印农场大会上,国内知名农场主、福州万象三维总经理张细明(网名“怪博士”),做了一场《3D打印农场的现状与未来》演讲,从发展阶段、产业链内卷现状、不同规模农场生存策略及未来机会四个维度,深度剖析了中国3D打印农场行业的真实生态。
一、发展阶段:从“无脑入场”到“百花齐放”
怪博士将中国3D打印农场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23年8月-2024年6月):以“萝卜刀”爆品为起点,无脑入场、野蛮生长。全国农场数量从数百家增长至两三千家,设备开机即盈利。
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6月-2025年12月):设备销量爆发(单月代理商可售两三千台),农场规模从几十台快速扩张至几百甚至上千台,FDM技术认知度大幅提升。
百花齐放阶段(2026年起):随着市场教育完成,更多行业用户将意识到3D打印的可应用场景,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需求爆发。
二、现状关键词:“卷”与“冰火两重天”
目前行业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核心特点是卷价格、卷质量、卷生存:
价格战白热化:玩具类打印品越做越薄、越做越轻,部分产品已成“低质低价”代名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
产能两极分化:20%农场忙不过来,80%农场无单可接;
地域分化显著:内陆农场(如西安)因依赖本地旅游市场,需求下降明显;沿海农场依托出口和渠道优势(如义乌、澄海)活得更好。
三、产业链卷遍上下游,无人幸免
1. 设备端:价格血拼,痛点未解
全国农场设备总量约16万台(去年仅7万-8万台);
主流机型价格大幅下降:P1S从5600元降至3000出头,P1P从4000元降至2600元,A1从2100元降至1400元;
农场真实痛点仍未解决:彩色打印效率低、能耗高(单台日耗电2度)、批量稳定性差、抗抖动能力弱、平台尺寸小导致人工操作频繁等。
2. 材料端:从“一卷难求”到“恶性竞争”
2024年3月曾出现材料紧缺,如今材料厂泛滥;
卷颗粒等级(从美国料→泰国料→国产料→改性料)、卷纯度(纯料→二手料→碳酸钙填充)、卷克重(偷偷少装30-50克/卷)、卷物流(同城配送、顺丰包邮);
价格从27000元/吨骤降至14000-16000元/吨。
四、三类农场生存现状:小散乱大,各有活法
五、资本已入场,未来属于“快速定制”
2025年以来,多家咨询机构、上市公司、国企频繁调研农场行业,资金涌入意图明显;
3D打印的本质优势是快速定制:大农场实现“快速批量定制”(一张图即可试产,零模具成本),小农场实现“快速个性化定制”(爆单后找大厂代工);
未来门槛将显著提高:缺乏业务、设计、管理能力的小农场将被淘汰;拥有产品开发能力、供应链资源者将胜出。
卷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怪博士在最后强调,内卷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3D打印农场的核心价值在于极大降低了创意试错和批量定制的成本。未来两年,机会仍存,但只属于那些在产业链中找到自身定位、并构建起核心能力的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