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男子颈椎管狭窄无力走路 3D打印技术助其站起来(组图)

国内
2014
10/30
16:34
分享
评论
E95C6345BCACDBC2171FB6FACCD67ABC.jpg
将打印的导板放置在手术节段颈椎的椎板上,然后通过打印导板上的定位孔在椎板相应位置进行开槽。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0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

  3D打印技术是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目前,3D打印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医疗。雅安人杨学彬就是这项技术用于临床医疗的受益者。此前,他从来没听过3D打印技术,手术能成功,他觉得是个奇迹。

  今天,是杨学彬在川大华西医院骨科病房呆的最后一天,他是一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天前,华西医院骨科采用3D打印技术,攻克了手术难题,成功为杨学彬完成了手术。据川大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刘浩教授介绍,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经典手术方式。但手术中,如何精确确定椎板开槽位置成为难题,3D打印导板辅助手术成为一个有效手段。

  患严重劲椎病 40岁雅安男子无力走路

  杨学彬今年40岁,雅安人。他在工地做零工,每天需要做挑沙、码砖等工作。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中午可以休息一个半小时。据他回忆,今年9月23日,他正在工地干活,突然觉得很累,很疲惫。

  杨学彬不清楚自己得的是颈椎病,因为之前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他说从9月23日开始,病情变化很快。“慢慢的,腿也开始麻,走路都很困难。”10月4日,杨学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川大华西医院治疗。手术前,杨学彬已经不能走路。“当时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是要坐上轮椅了。”

  据川大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刘浩教授介绍,杨学彬患的是颈椎管狭窄症,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这个病人就是因为压迫了神经,所以会出现下肢无力,走不了路的症状。”

1CC7CE7168CE14769BE051E1C06DB522.jpg

患者杨学彬,今年40岁,是华西医院骨科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的第一个患者。

  3D打印手术导板 精确确定椎板开槽位置

  刘浩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经典手术方式。手术中,使用磨钻等器械在颈椎椎板的两侧切两个纵行的槽,其中一侧椎板全层切断,另一侧部分切断,然后掀开椎板,以达到使狭窄的椎管扩大的目的。

  然而,如何精确确定开槽位置是一个难题。据刘浩介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都是靠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确定开槽位置。“如果开槽偏向内测则会损伤脊髓,偏向外侧则会损伤椎动脉,大脑血管将受影响。”川大华西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精确地确定了椎板开槽位置。

  刘浩说,将3D打印技术运用此类手术中对患者和医学技术发展都有好处。精确椎板开槽位置将降低手术风险,对患者术后效果有好处。另外,将可以有更多的医院和年轻医生来做这项手术。“以前从业10年以上的骨科医生才能做的手术,运用这个技术做辅助,工作3至5年的医生也可以做。”

  如何3D打印“椎板”?

  首先利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采集患者手术节段颈椎的相关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编辑转化为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在计算机中设计出与患者椎板完全贴合的导板,通过局部解剖数据计算出最佳的开槽位置,并在导板上打孔进行定位标记。

  最后,将导板的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机制作出导板实物,一枚3D打印的导板便新鲜出炉。

  如何辅助手术?

  在实际手术中,将打印的导板放置在手术节段颈椎的椎板上,然后通过打印导板上的定位孔在椎板相应位置进行开槽,由此,开槽的精确位置被确定,手术效果达到最佳。

  颈椎病日渐年轻化

据川大华西医院骨科主治医生邓宇骁介绍,目前颈椎病有日渐年轻化趋势。多发颈椎病有两种,一种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主要症状有上肢疼痛、麻木;上下肢肌肉无力。“以前发病年龄段在50岁到70岁之间,现在已经有年轻化趋势,在30岁到50岁之间。

  另一种则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症状有心慌、眼睛发花、头痛等。这部分病人通过药物治疗和理疗。

  邓宇骁提醒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容易患上颈椎病。广大市民在平日工作中应减少持续性伏案工作。工作一个小时便应该休息活动10至15分钟。



上一篇:3D打印高手在民间:用绳命去3D打印的临沂爱好者
下一篇:广州市荔湾区——打造3D打印产业华南高地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