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3D照片首次曝光 须100年前观视仪才能看

3D打印动态
2014
03/12
10:32
分享
评论
      这张3D老照片相当于6寸片大小,是由两幅图片拼接而成,中间还能看到一道拼接的缝隙。照片可以从“观视仪”上取下,“观视仪”有点像望远镜,只是比较简陋。一版两张的照片,对应着观者的左右眼睛,它采用特殊的双镜头相机,同时拍摄两个并列的影像,借用相机镜头和人双眼的视差,采用特制的“观视仪”产生立体影像的观看效果。

  在镜头下,可以看到图片中的人物立体起来,那是一条细长的小街,两旁都是低矮的商铺,有两名头戴斗笠挑着米的挑夫,还有穿着白色长袍,梳着大辫子的行人。后面一座高高的楼正是沈阳著名的鼓楼。

  馆长詹洪阁介绍,这些照片在清末非常流行,当年立体照片发行的数量和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有大量的都是关于中国的,有城市风光、民俗、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立体照片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照片留白处都有英文标识。西方立体照片摄影师第一次对中国的集中拍摄是在1850年末和1860年初。由于当时没有电影电视,一些时尚人士便通过购买立体照片和“观视仪”回家观看,了解外面的世界。

  立体照片拍摄和传统平面照相是一样的,不过要拍成一张立体照片,必须拍摄两张具有视角差距效果的照片。立体照相的拍摄可分为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对于不动的静态景物拍摄,只要用一部照相机先在某一个位置先拍一张照片,然后平行移动照相机几厘米,再拍摄一张,就得到了一组具有视差的照片。对于动态景物的拍摄,必须用双镜头相机,或者是两部并排的相机同时按快门,一次同时拍摄两张照片。


 上世纪二十年代沈阳现第一座电梯房

  拍摄于1900年的老照片是最早介绍中街的,拍摄人是站在中街向故宫的方向拍摄。当时可见到最高的建筑是故宫里的三层建筑凤凰楼。

  另一张1905年拍摄于小西门至中街一带。全城绝大多数是平房,可见到远处最高的建筑物,分别是白塔、凤凰楼、鼓楼。另一张拍摄的是小东门一带的集市。商铺林立,却非常简陋,搭的多是草棚。街路细如鸡肠,曲曲弯弯。穿着棉袍、坎肩,梳着辫子的市民正在赶集,场面很热闹。

  100年前,沈阳城里仅有20万人。 全城多是低矮的平房,方城外几乎都是农田和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的方型广场在当年曾是十里码头,大西边门是刑场。

  1908年至1924年间反映中街的图片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由3匹白马拉着一列火车车厢,沿着铁轨缓慢地行进。这就是沈阳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马拉铁道车”,也是日后有轨电车的雏形。它是1908年通车,由火车站至小西边门,线路4公里。像这样的车在当时沈阳有29辆。据说,一次能坐20多人。

  1925年后的图片上出现了有轨电车还有电线杆。1923年8月奉天市政公所成立,向德国购买8辆有轨电车,由沈阳人自行筹划、施工,1925年建成沈城第一条有轨线路。

  上世纪二十年代,沈阳中街出现了第一座带电梯的现代化楼房建筑,从老照片上可看到,在两侧都是低矮的如庙宇般大小的平房中,一座3层楼高的欧式建筑鹤立鸡群。街头可见马车、人力车夫,还有挑夫和行人,两侧商铺绸缎店、帽店的幌子林立。这座楼房上写着“同义合绸缎洋布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沈阳有了交通信号灯

  詹洪阁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沈阳的交通是左侧通行的,直到解放后才改为右侧通行。上世纪二十年代沈城跑的汽车有很多是公务车。其中最“牛”的车是张作霖的坐驾“奉天一号”。如今在张氏帅府院内有一辆复制的。“奉天一号”有3米多长,车体为方型,约两米高。车两旁的踏板上,可以站立卫兵3名,有皮圈套在他们的腰上,保证一旦发生交火,卫兵便能自由射击,而不至于被飞驰的汽车甩下来。车的两旁和后部均有小门可开启,外边有钢百叶窗遮掩,能够从车内向外射击,却不怕子弹射入车内。车内可以同时乘坐6人,内部全部用红木装饰,野牛皮座椅,紫金色毛绒地毯,前挡风玻璃处安装了一架望远镜,

  这辆公务车大约在1922年前后,张作霖从美国克莱斯特公司定做的。价值3.5万美元,折合银元五万多,而当时最新式的汽车也不过3000银元左右。该车车窗和钢板都是特制加厚的,步枪子弹都打不穿。由于张作霖一向持家严格,公务车一般都用于公务,夫人和子女出行只能乘马车。“沈阳100年前的街上就出现轿车了。”詹洪阁介绍,当时还是个稀罕物。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已有百辆汽车。在展览的图片中,有一张1913年在沈阳一个很宽敞的街上跑的一辆黑色老爷车,而道路的两旁则是一排整齐的人力车。不少车夫正在等活儿。

  另一张照片为上世纪20年代沈阳站前出口的各种交通工具。这张图非常有趣:站前的“停车处”,就是用绳子圈成一个范围,非常简单。可见到马车、极少量的精美的汽车、人力车、运货的二轮车还有马拉的公共汽车。大家不分“贵贱”,“簇拥”在一起。

  由于机动车的增加,在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撞车现象,为此,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中街鼓楼口安装了沈阳最早的交通信号灯。而我国最早的红绿灯1923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

  从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安装了信号灯的鼓楼交通情况:中街鼓楼一带是个十字路口,汽车在马路中央行进,两侧还有人力车、自行车、运货的二轮车等,在路口中央是一个信号灯,信号灯4组8个,只有红绿灯。信号灯下是个铁皮岗亭,有穿着制服的“交警”在“指挥”交通。其实所谓“指挥”不过是看着街上车流情况,用手按动红绿信号灯以疏通流量。(完)


119720910_13945422707031n.jpg

上一篇:欧洲3D打印金属件实现大规模生产 可用于核聚变
下一篇:亚马逊出售3D打印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