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龙光三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建卿
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恶性暴力伤医事件,2015年6月16日广西医科大烧医事件,7月15日解放军总医院“301”闹医事件,同日,广东神经内科女医生又遭患者持刀砍成重伤事件等。频现的伤医纠纷,给医患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据2014年《中国医生职业状况白皮书》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27.14%未遭遇过暴力事件。医患关系,渐渐演变成社会矛盾之一,它影响着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医患关系的激化使临床医生面临着新的考验,近年来,类似纠纷有日益增多之势。
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建立在患者对医生无条件信赖的基础上。但现在这种信赖已逐渐减少。戴春福,福建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2005年8月12日在诊室被患者杀害,做案动机竟然是因久治不愈而产生报复心理。另据报道,南京地区医院每年发生大小医患纠纷2000多起,其中仅10%是通过正当的法律途经解决,而90%的纠纷都因个人行为而演变成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回顾我国医患双方在同疾病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到,二十年前鲜有听到医闹、医托之争。常听前人讲“只有不孝的儿女,没有不忠的郎中”,那时的医生靠望、闻、问、切一根银针来治病行医。理论上讲,误诊、误治乃至不治的机率也不小,但正因为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是一起的,愿意齐心协力通过各种外在体征来推测内在的病魔,再加上语言上的通俗易懂如“气虚”、“血瘀”,“不通则痛”等,还有望、闻、问、切肢体上的互动,就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父母心”呀。这样一来,共同站在与病魔斗争的同一战场上,共担风雨,共见彩虹哪里还有矛盾纠纷呢?
及至现在西方医学盛行,医生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言必称“毛细血管”、“基因”,手持“X光”“CT”“MRI”等彷如天书的检查。这些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加上现代仪器设备的冰冷感受,让患者“看不懂、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开始充满警惕和狐疑:你在救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宰我?严重的会感受被蒙、被骗、被算计”,一下子把双方从心理上放在了对立面,甚至互相提防、互相猜疑。一有风吹草动,则纠纷四起,甚至大打出手。不可回避的是在现有科学水平下,尤其是低年资非专业医生面对抽象的黑白平片,看不太懂,也有一定的误诊、误治情况导致一些所谓医疗意外的发生。
如何提高诊治水平,降低医疗意外的发生,当是重中之重。同样,如何让患者和医生重新携手并肩共战病魔?如何把医患双方之间“朦胧猜疑”之墙打破?如何提高诊治水平,降低医疗意外的发生?3D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也有其重大意义。
中国医院协会主席曹荣桂说,医患沟通不畅和互相不太信任是医患纠纷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
身为医者,当心怀仁德、泽被苍生,要爱护、尊重患者,平等对话、畅快沟通,多快好省且又精准地为患者解除疾病。让患者知情,让患者参与,消除疑虑,共同与病魔做斗争,这样才能化解信任危机,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如何帮助医生拿出精准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在不懂医理的情况下更好的参与其中?3D打印技术可以直观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3D打印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技术”或”快速成型技术“。医疗应用是将平片数据转化为三维结构,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快速、自动地打印出1:1真实的物体结构。
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通俗的讲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体的临床检查,如CT、MRI等,转化为立体的三维模型,借助这些模型,能将人体组织器官的内部构造细节逼真的显现出来。将专家才能看懂的检查图像,变得不再神秘。如果3D病变器官组织模型在手,进行手术精准方案分析、路径预演、过程再现,术后评估,从一定程度上便可避免后续的悲剧和争议。通过和健康模型的对比,大众亦能直观、清晰明了的辨别病变所在。有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医患沟通时间和认知。举例说明:
一、在沟通认知上的应用。
曾有一位病患因急性主动脉夹层住进重症监护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一开始并不理解,召集来几十人、几十辆车拟做出不理智举动,幸好医生在龙光三维帮助下通过3D技术已为该病患打印出病变的主动脉实体,患者是A型主动脉夹层,从实体模型上,大家可以看到全程主动脉破裂的真相,看后都认为“命该如此,确实也神仙都救不了”才作罢。整个过程沟通直观、顺畅,家属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并为自己的态度向医师道歉,是3D打印技术协同医患化解了一场大的矛盾纠纷。
二、在精准医疗上的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一真实事例,胸外科主任崔键教授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术,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组织结构复杂的人体肺脏3D模型,医生才发现该名患者肺脏上长着一根异于常人的血管,而且患者病灶位置特殊,已经压迫血管,这在CT片中是看不到的,如果术前不了解这些看不到的,如果术前不了解这些看不到的地方,手术很有可能引发极大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崔键教授采用3D打印技术协助完成手术,通过3D肺部模型,清晰了解肿瘤的真实位置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诊断更加明确。从而更精确地手术,极大降低了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医生在上台之前,已经多次演练手术,对正式手术和患者信息交互都有很大帮助。
三、在高效沟通和手术指导上的应用。
2015年7月22日,在郑州心血管医院。心外科刘医师通过龙光3D打印技术打印出结构复杂的人体心脏瓣膜3D模型,第一次在没开刀之前全方位的观察研究患者的病变瓣膜,双方由原来一小时的沟通时间缩短至十分钟,效率提高了6倍。且患者清楚明了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危险性,短时间双方便达成共识,在3D技术模型的帮助下,和谐的确立了手术方案和时间。最后通过3D辅助技术顺利取出血栓,完成置换的27#二尖瓣,左心耳内隔绝,三尖瓣30#成形环手术。甚至把曾经依赖性很强的高精尖测量瓣膜系统也束之高阁。 此成功案例由中央一套及十三套新闻播出,反响极大。
四、在节约手术成本上的应用。
同年亦是近期在河南省第七人民医院有一例法洛氏四联症患儿,通过3D技术,沟通时间缩短,效果提高,达到了病情充分告知,风险共担的理想效果。而且据统计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20日之间5岁以下的法洛氏四联症的手术效果,手术19例,其中9例是在传统条件下进行的,10例是通过龙光3D打印心脏模型辅助下进行的。发现9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长为206分钟,监护室观察时间平均为4.67天,平均花费7.58万。而采用3D辅助技术的10例,手术时长为160分钟,监护室观察时间为3天,花费5.1万元。显而易见,至出院总费用不会超过6万元,节约了手术成本。
五、在植入人体、高危置换中的应用。
世界首例3D打印钛合金胸骨置换术,也是利用3D打印技术将可植入性钛合金胸骨植入体内,实现病变胸骨的整体置换。事情发生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一名来自河南省洛阳市54岁退休职工顾女士。据唐都医院胸腔外科副主任王小平说”传统手术切除胸骨后,患者不能去拥挤的地方,甚至不能拥抱,严重的情况,患者可能晕倒“,经过几番研讨后,通过3D技术的帮助成功进行了手术置换,康复后的舒女士曾轻轻抚摸着心脏位置说:“神奇的高科技与高超的医疗技术相结合,真的会发生奇迹。”可想而知,那会是怎样的和谐局面,其乐融融。
3D打印应用于临床还有诸多案例,如日前省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为一老者完成了复杂高难膝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成功,经过CT对患者左腿全长扫描,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进行3D打印,制作截骨模具;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为一个医院的孕妇打印出子宫和膀胱粘连的3D模型,辅助医生完成子宫和膀胱的剥离手术,效果都很好。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对治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就需要探索用不同的手段来满足患者的需求。特别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徒手用冷兵器给患者做剖胸破肚的手术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要求微创等新兴技术手段,微创化、精准化是患者对医生的要求。美国率先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但仅限于肿瘤和药物研发这一块,而我国某些领域致力于提倡在整个过程中都实现精准。要想做到精准首先要了解到精准。通过直接1:1真实的3D打印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处理相结合便可解决这一难题。
3D技术不管是进行辅助诊断、治疗还是医患沟通时信任关系的建立、治疗成本的节约,还是植入人体的奇迹。都能同时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更方便的判断和了解,解除医生与患者间的误会与不解,就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关系。同时节省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等亦可缓解医患矛盾。若得大面积推广,相信将是促进社会就医和谐和人类健康文明的一大进步!
作者简介:张建卿,男,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外科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国CAEN大学血管外科博士,法国心血管外科西北大区专科会员,毕业于法国CAEN大学医学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曾先后主持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其中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现任: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腔镜委员会全国委员;共青团河南省第11届青联委常委;2015年中国3D打印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来自3D打印在线
|
上一篇:BioBots上线生物3D打印在线交流分享平台“构建生命”下一篇:TI德州仪器作为DLP的发明者,会在3D打印潮流中扮演什么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