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劲松
3D打印技术,也叫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e,AM)或者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RP),它是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利用产品的三维CAD数模以材料分层累加的方法来实现产品制造。
3D打印实质上是在生产制造领域对成型技术的一个有力补充
3D打印技术其实并不神秘,其实质上是一种新型数字化成型技术。与传统的等材成型和减材成型等技术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无模自由成型技术,从理论上而言可以完成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零件的加工制造,高度的生产柔性是增材制造技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新型成形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技术路线,是继上个世纪60年代NC(数控加工)技术之后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3D打印目前只是刚刚进入行业发展的成长期阶段
美国3D System公司于1988年推出第一台商业化的3D打印设备SLA-250,标志着快速原型技术的诞生,迄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但3D打印技术真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则是最近几年的事:从2011年 2月起,《经济学人》、《福布斯》、《纽约时报》、《连线》等西方主流媒体连续发表封面或头版文章,对3D打印技术作了系列的介绍和展望,认为这种实体自由成型的新型制造技术 “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然后重量级的大神米国奥君出现了,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奥君说“要有3D打印”,于是就有了这一轮汹涌澎湃而来的3D打印热潮。
从这一轮的热潮伊始,各种观点和情绪就一直掺杂其间,有充满了热情和期冀的,有质疑和唱衰的;有乐见其成的,有不屑一顾的;有很多的乐观预言,也有很多的悲观论调,众说纷纭、不一而同。至于身在其中的各方从业者,有的还在低头耕耘的、有的则已放慢脚步开始犹疑;有的在坚持破局,有的或已萌生退意……
3D打印到底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我们如何正确认知它的发展现状,其未来的发展究竟去向何处?经过近30年的发展,3D打印迎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发展高潮,但当我们越过这朵朵纷繁绚烂的浪花,去客观审慎地梳理和评价时才发现,对于这个产业而言,30年的发展,事实上只是刚刚完成了开始,刚刚从“儿童”长成“少年”。
根据《 Wohlers Report 2015》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含设备和打印服务)为41.03亿美元,尽管这是3D打印行业18年来增长最为强劲的一年,但与传统产业相比,这仍然是一个难以比肩、差距甚远的市场体量。事实上,在商业领域嗅觉最为敏感的产业资本,仍然耐心地蹲在一旁冷静观察,总体来看,迄今还未出现产业资本大规模进入3D打印行业的迹象;而各家传统产业巨头也同样如此,只是在外围谨慎的进行布局,未作过度的深入。如果说我们以为我们真的是站到了一个“风口”之上,但很遗憾,我不得不说,那还只是一阵“微风”,整个产业距离真正的“狂风大作”尚有时日。
与所有的新兴产业一样,3D打印技术刚刚从导入期步入成长期阶段,并无任何成熟的商业模式可借鉴,行业发展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看似漫天的“疑似机会”,但也对应地潜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如果我们忽视了我们自己所处的真正位置,好高骛远,忘乎所以,将会使这个还仍显稚嫩的产业承载过多不切实际的重负和期望,最终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反噬。全球最大的两家3D打印龙头企业Stratasys和3D Systems市值曾经接近100亿美元,然而时至今日,两家的市值均大幅缩水,2015年10月28日, 3D Systems公司总裁兼CEO Avi Reichental宣布辞职,黯然离开了其服务12年之久的公司。种种迹象在表明我们的行业正在经历过快发展之后的阵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位置,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认真地思考该如何顺利地跨过那一道成长期的“死亡裂谷”。
现状是混沌的、矛盾的,但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这恰恰也是客观和合理的。对于目前阶段的3D打印行业市场,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
竞争加剧:随着3D打印热潮的兴起,众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从各个途径涌入,一方面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3D打印领域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层出不穷,一方面进入行业的玩家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呈快速多样化发展,市场复杂度急剧提高,竞争格局变化加快、竞争强度加大,企业寻找一个能够支撑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将变得十分艰难。
- 产业应用的结合度低: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由于在成型性能、成型精度以及成型效率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与产业应用如何进行深度对接或完全替代,仍然是3D打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 刚需不足、市场规模偏小:3D打印目前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量变积累阶段,技术成熟度低、刚性特征的市场需求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对于诸多刚刚进入3D打印行业的企业而言,将面临一个较长阶段的适应期,想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的窗口机会相对有限。
对于现阶段3D打印的发展瓶颈,已经有过很多的探讨,并且也有过很多针对性的实践和探索。有的认为过高的成本阻碍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有认为3D打印技术与产业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市场需求不旺,但笔者看来,归根结底,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制约3D打印产业目前发展最为直接的要素。如前所述,与近300年的传统产业相比,发展30年不到的3D打印技术刚刚进入成长期,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儿一样的少年”虽然生机勃勃、荣光乍现,但毕竟仍然只是个少年。无论是装备、还是材料和工艺等各个方面,都略显稚嫩和单薄,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客户使用体验不佳,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很大的约束。刚需不足并不代表没有刚需,我们仍然迫切的需要着眼于“供给侧”的提升和改善。
在未来可见的3-5年内,原型的生产和使用作为3D打印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这一格局仍然难以得到改变。但从“原型生产”向“真实生产”转变,是3D打印行业整体的发展基调,这已经成为3D打印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由于社会媒介对3D打印技术过多程度的推波助澜,造成人们对3D打印市场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市场整体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化”特征。 在这个阶段,进入企业应该首先要求得生存,再去考虑发展——有正确的心态,才能有正确的方法;我们可以适度地推波助澜,但切勿过度拔苗助长,要注重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产业和自身的发展。值得欣喜的是,最近一两年来我们已经注意到整个产业在逐步回归理性,大家都开始静心下来寻找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激情与理性、希望与痛苦并存,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放飞激情的梦想,但我们也更需要坚忍不拔地踏实地走。“...秉持开放、自由、平等的心态坚定向前。信念与使命似混沌中的一隙之光,那是梦想的起点,开拓的力量,未来的方向”——这是联泰科技主题雕塑《一隙之光.使命》的诠释,谨以此与拼搏中的各位同行共勉。
作者简介:马劲松,2004年加入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全面主持负责联泰科技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十年以上3D打印从业经验,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的主要发展进程,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运用以及客户的本质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增材制造领域积累有宽泛的人脉和资源基础。
来源:3D打印在线
|
上一篇:鞍山技师学院今年新开3D打印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下一篇:结构与功能的结合-3D打印在结构电子中怎样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