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正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46岁患者郑女士已经能够自己动筷进餐。相比术前的步履蹒跚,能够完成这样的精细动作,让她和家人很是惊喜。
据南极熊了解,这是云南省一院完成的云南首例3D打印技术引导下颅底凹陷和枢椎脱位骨科手术。
郑女士所患疾病,被称为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常合并严重的骨性畸形和椎动脉变异,相关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目前治疗这一疾病的手术方式多为前后联合或单纯后路枕颈融合手术,实施后路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多采用徒手置钉技术或C臂透视辅助下置钉,极易出现偏差导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产生严重后果。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复杂手术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模拟,尤其在骨科、神经外科及颅颌面外科领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伟介绍,在该例手术中,该团队通过应用医学影像交互式处理软件,逆向工程软件、3D打印技术,即可在术前根据患者自身上颈椎的解剖结构形态获得相应的1:1实体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并根据3D成像技术设计上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针点、角度等参数制作模板,测量螺钉长度、直径,进行模拟手术操作,在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后再进行实际手术操作,显著降低了患者术中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的风险,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放射线暴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复杂骨折的分型、脊柱侧弯的分型、骨肿瘤的鉴别、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等。”刘伟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刘杰表示,数字化三维模型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反映骨骼病变的三维立体结构,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手术计划、内固定选择等有较大帮助,并且可以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间,手术切口最小化,术中透视少、精确度高,提高手术质量。“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有着宽广的前景。”
来源: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