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我国3D打印产业相关产销数据保持强势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在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5.4%。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3D打印机出口总金额达63.3亿元(不含零部件),已超越2023年总金额。
发展迅猛的3D打印产业,吸引了不少传统产业巨头以及创业者纷纷入局。江苏品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德新材”)就是近两年成立并脱颖而出的”黑马“之一。虽然成立仅1年时间,品德新材料发展劲头却非常迅猛,短短一年内完成了三条生产线(预计200吨/年产能)的一期工程建设,,并在当年取得了超600万元的销售成绩;计划2028年达成15条产线的目标,实现3000吨/年的总产能。
近日,新材料在线专访了品德新材料总经理龙海明博士,聊了聊这家初创企业背景,技术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产业迅猛发展 3D打印企业如何闯出“新天地”
“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俗称。增材制造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零件或实物,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事实上,3D打印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最初被称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早期的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于原型制造和工业设计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3D打印逐渐向制造业、医疗、航空航天、教育等领域拓展。
如今,3D打印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及资本入场。
据证券时报报道,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3D打印技术已经迈过“0—1”的阶段,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国产化与渗透率方面仍有巨大空间。一旦在新的领域实现量产,将有望进一步打破行业天花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在过去的10年里,实现了30倍增长。长期致力于等离子法制备球形粉末研究的龙海明博士,密切关注着行业动态,寻找合适的时机加入。到了2023年,他与一直关注3D打印领域的江苏品德集团董事长胡玉华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迅速达成共识。同年8月,江苏品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致力于增材制造、MIM金属注射成型以及热喷涂、冷喷涂等技术领域,专业生产钛合金、高温合金、铜合金等球形金属粉末。
“3D打印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多广阔,金属粉末的发展前景就会有多广阔。”龙海明博士对于3D打印行业球形金属粉末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核心材料,是3D打印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球形金属粉末市场预计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IDTechEx报告,2016年3D打印金属粉末的市场规模大约为2.5亿美元,而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50亿美元。
在过去,以加拿大AP&C及TEKNA等公司为主的国际制造商主导了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市场,而国内生产的球形粉末则面临性能不稳定、成本高昂以及收得率低下的挑战。
“特别是丝材等离子雾化制粉技术(简称PA法)这项技术之前由AP&C公司所垄断,其关键设备和生产工艺均处于保密状态。”龙海明博士介绍道,品德新材在国内率先突破了相关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可工业化生产用于3D打印的高品质球形金属粉末。
在向新材料企业转型之前,胡玉华创立的品德集团已在机电和计算机网络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与工艺基础、客户与市场资源、资金与管理等独特行业优势。与此同时,龙海明在硕博期间对等离子材料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储备,这为品德新材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海明博士指出,品德新材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这使得他能够将过去10年对新材料及等离子技术的研究成果逐步实现。在制造生产设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预留了改造升级及测试的空间和结构,为后续的发展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双方强强联手,实现了品德集团转战新材料领域后的第一个项目“球形金属粉末”的技术突破。
目前,品德新材已经实现钛合金粉末TA1、TC4、T15,高温合金粉末GH4169、GH3625,以及纯铜、铜铬锆合金粉等多种产品的研发,并于2024年7月份完成了三条等离子雾化产线的一期建设,达到了量产能力。“预计2025年,三条产线全部达产后,我们的产能可以达到200吨。”
TC4-产品图
龙海明博士表示,品德新材料计划于2028年达成15条产线的目标,实现约3000吨/年的总产能(钛合金粉末1000吨/年,铜合金粉末1000吨/年,高温合金及其它金属粉末1000吨/年)。品德新材之所以对未来充满信心,源于其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强大的实力。
专注球形金属粉末技术领域,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作为3D打印技术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球形金属粉末”因其出色的流动性、高致密度、高纯净度、窄粒度分布以及卓越的机械性能而备受青睐。它是制造金属零件的理想选择,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制造这种金属粉末绝非易事。龙海明博士指出:“特别是对于3D打印而言,专用粉末如广泛使用的钛合金粉末,其生产过程颇具挑战性。由于钛合金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几乎会与所有材料发生反应,因此采用常规的真空气雾化技术难以制造出这种粉末。”
据了解,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EIGA法)。该技术通过感应线圈对棒材进行加热,使其转化为金属液滴或液流,随后利用高压气体进行雾化处理。最初,该技术的细粉收得率低于30%,但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目前这一比率已经提升至50%以上。
龙海明博士表示,品德新材采用丝材等离子雾化技术(PA法)来生产粉末。该技术利用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将金属丝材加热至熔化状态,随后借助高压气体的作用将其雾化,从而形成球形金属粉末。此方法的细粉收得率可高达80%以上。龙海明博士向新材料在线深入阐释了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金属材料的加热方式上,即金属的过热度不同。具体来说,金属的过热度越高,通过气体雾化所获得的粉末颗粒越细小,形状也越接近球形。“拿数据做对比,等离子技术制粉的球化率达到95%以上,球形度大于0.95,空心粉率小于0.05%;EIGA技术制粉的球化率是小于95%,球形度小于0.9,空心粉率大于0.1%。”在粉末的本真质量上,等离子技术有着明显优势。此外,成本优势也是品德新材弯道超车的机会之一。
龙海明博士认为,3D打印的未来潜力与其原材料领域的发展紧密相关。然而,原材料的高昂成本也构成了对3D打印技术推广的制约。他指出,目前一个积极的趋势是原料成本正在下降,原材料成本在打印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3D打印行业的进步。
TC4-产品图
以钛合金粉末中广泛使用的TC4型号为例,十年前其每公斤价格超过2000元,五年前仍高于1000元,而去年初价格还在500元以上。然而,今年批量供货的价格已经接近各家的成本价。龙海明博士指出,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创新是唯一的竞争力。预计到2025年,随着产品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制粉行业中那些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同时,他认为这将为市场新手品德新材提供了弯道超车的良机。“我们专注于丝材等离子制粉技术,并且正在积极研发创新的等离子制粉工艺。通过这些技术优势,我们能够开发出高品质且成本效益高的产品,从而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品德新材已经顺利通过了产品质量体系的相关认证,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市场推广活动。"我们的产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在经过样品测试后,已有超过20家客户表达了深入合作的意向,累计交易额已突破600万元。作为3D打印的上游端,金属粉末的市场非常广阔。根据WiseGuy的报告,2023年全球3D打印金属粉末市场规模达到20.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4.27%。
“据相关预测,金属粉末的市场容量在未来三年内有望达到上万吨。”龙海明博士对此持乐观态度,“除了3D打印,金属注射成型(MIM)等领域对金属粉末的需求也十分巨大。”他指出,品德新材料已经完成的交易额中,有半数来自MIM厂商。谈及今年的战略规划,龙海明博士透露,品德新材料计划在今年的Formnext Asia Shenzhen深圳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及精密成型展览会上隆重登场,重点展示其球形金属粉末产品系列,并将积极进行市场推广活动,向新材料行业宣告他们锐意进取的创新决心。
|
上一篇:AFM|上海工程技术\武汉理工、武汉大学联合发高活性肽-金属离子-骨水泥三重整合3D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