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不是一个有图就能做的行业,还要考虑它的加工和它在整个生产及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问题点的预防。
——上海荣科旭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丁
△上海荣科旭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丁
从业20年,帮宝马、苹果、特斯拉省下数亿资金,单靠金属3D打印这张“王牌”,就将模具利润空间硬生生拉升30%,更创下连续3年营业额翻三番的“模具奇迹”。
接下来,走进上海荣科旭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话创始人祝丁。这个曾被家人视作 “笨小孩” 的模具工程师,如何凭借“模具专业+金属3D打印”,打破模具行业困守的低利润格局,还被客户追着喂饭吃?并以全新的视角展示模具红海中尚未被发掘的机会点?
老天爱《笨小孩》
就像刘德华歌词里的《笨小孩》一样,祝总出生在八零年代,从小就慢人家三拍(留级)——跟他同龄的玩伴都大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挣钱了,他还在高考......于是,他姨娘就劝他学模具技术,因为他叔叔在广东模具厂上班工资很高。
转眼,到了疫情年代。03年,非典大爆发,本来早早就要出来实习的祝总,被硬生生地关了三年,这也给他创造了足够的条件深耕技术,为他后来的模具生涯打牢根基。
花自然会开。彼时的模具行业正迎来技术浪潮:香港、新加坡那些懂技术的率先在广东普及,当时95%的先进设备(如机加工设备、模具配件、热流道系统)均依赖进口,进口模具与配件价格高昂。行业利润率高达80%,用祝总的话说:“一台注塑机弄个模,3个月就能回本。”
做模具的工资待遇很高,祝总也凭借扎实的模具基础,进入广东一家德资企业,负责模具设计与项目管理,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1、东莞某美资公司承接欧洲助听器项目,核心部件是 2mm 的微型绕线圈(公差 ±0.01mm,LCP材料,薄如接插件)。生产中,微型浇口断裂时会拉高 0.1-0.2mm,超出客户要求,公司陷入困境。祝总提出解决方案:在进胶点挖 0.2mm 凹陷,让进胶段嵌入其中。最终,即使断裂拉高,变形仍在产品表面内,产品顺利量产。
2、宝马轮速传感器(检测车轮转速,前端含霍尔传感器、后端接线,装于轮胎)生产时,需将核心芯片热铆接至模具骨架,不仅有 5% 不良率,高温还易损伤芯片性能。祝总改进模具:设计定位槽卡住芯片,同步注塑替代热铆接,良率跃升至 100%,为宝马项目大幅降本。
小到微型注塑,大到像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配套,祝总熟稔各类技术难题,举起例来如数家珍。他凭借外企积累的项目经验,以及对客户产品需求的深层次理解在模具行业 “开花结果”——客户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他,“陪伴客户一起成长” 也始终刻在现在公司的基因里。
至此,祝总对模具也有了深刻理解:“模具绝不是一个‘有图就能做’的简单行业,它比终端产品更值得深入研究。”
不用心情太坏。09年,模具逐渐在国内普及,配件实现国产化,行业褪去 “高大上” 光环,陷入 “量大价乱” 的内卷,投资回报率持续降低。同时,像手机等3C配件因为量大,要求模具的成型周期尽可能压缩,模具行业升级迫在眉睫。
这期间,祝总先入职上海一家法资企业,任汽车内饰模具工程师;后加入航天机电,担任模具主管,主导汽车传感器模具研发,尽管国企很舒适,但从未停止过对模具转型的思考。
老天爱笨小孩。此时,金属3D打印随行冷却技术悄然兴起。17年,祝总听闻3D打印技术后,毅然辞去6年的国企工作,应聘模具经理岗位。他发现,3D打印模具的随行水路能解决冷却痛点 —— 这在当时国内极少有人涉足,也让他找到了新的技术方向——也是上天给的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就像刘德华歌词唱的——“老天爱笨小孩”,上天总是眷顾默默努力又脚踏实地的笨孩子。
躬身入局,超乎想象的金属3D打印
祝总说,传统模具成型周期长、良品率低,如果还没有价格优势,在行业里基本上是没什么竞争力的,有些厂甚至0利润,靠量来维持份额。
如何把模具功能发挥到极致?既能将冷却成型周期压缩到最短,又能大幅提升产品良品率?一直是模具行业深入骨髓的痛。
19年,祝总压上全部身家躬身入局,创立上海荣科旭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金属3D打印精准切入模具垂类细分赛道,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具“成型周期长、良品率低”等核心痛点,还通过定制化设计为终端企业深度赋能,甚至攻克了终端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为客户带去远超预期的价值。
△荣科旭阳 主营业务介绍
随形冷却技术解决特斯拉大压铸冷却难题。特斯拉 Model Y 率先将后桥多件压铸件集成为单一部件,需大型压铸设备,但 “大压铸模具均匀冷却” 是世界性行业难题。特斯拉选用随形冷却技术,祝总此前已为其欧洲业务研发两套该类型模具,助力攻克痛点。
△荣科旭阳 打印案例
让3C产品的成型周期缩1倍,成品率近100%。3C产品常需短期内完成2000万-3000万件备货,需一次性开模100-200套、搭配200台注塑机才能支撑新品上市。这类产品多为型腔结构,无随形水路单模成型周期常超1分钟,采用3D打印随形水路后,可压缩至30秒内,相同产能需求下,模具与注塑机投入量可减半,还能缩短生产周转时间,可见,随形冷却在3C产品生产中创造巨大效益。
△荣科旭阳 水路设计案例
由42秒压缩到22秒,博世汽车电脑壳“三赢”。博世一款汽车 ECU(行车电脑)壳体为型腔结构,传统工艺下成型周期42秒,祝总团队通过随形冷却方案分析降至28秒,实际落地时通过前后模各配备专用模温机,最终成型周期压缩至 22 秒以内。这一成果实现 “三赢”:博世因周期缩短、成本降低而满意;荣科旭阳的直接客户(博世注塑供应商)因效率提升获得更多利润;荣科旭阳则凭借技术实力巩固合作 —— 该项目已顺利量产。
新加坡禧玛诺高端渔具,螺纹变形由0.3下降到0.04mm。禧玛诺一款上万元的高端渔具,其注塑螺纹的变形因大于 0.3mm导致螺纹圆度不足、松紧不均。荣科团队通过3D随形水路方案,将变形量降至0.15mm 以下,为追求极致效果,团队结合模具经验,预设补偿结构。最终变形量仅0.04mm,远超客户预期。项目负责人也因此从工程师破格晋升为主管,还专程感谢祝总。
祝总说:“终端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模具的设计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据祝总测算,光特斯拉一年就有4,000万的打印任务,有了3D打印技术的赋能,可以把传统模具重新做一遍,重塑他的模具形态。
祝总还说:“像博世、亚马逊、苹果,包括将来的话,可能会瞄准一些主机厂——蔚来、小米、理想,都是要进军的核心,因为在他们那边这种问题很集中,只要搞定一个终端,根本就忙不过来”。
未来,随着金属3D打印设备的升级,还将有数百倍的增长空间。祝总也在迅速增加跟美光的战略合作,“有了美光设备的加持,荣科旭阳将来的产能也不用担心”,祝总自信地说道。
模具功能实现,靠谱的3D打印设备
自由灵活的随形水路、完美嫁接打印、透气性、连续量产稳定性等,要把这些功能真正落地,需要打印设备在技术力、专业度、服务上都有结实的硬实力。祝总说:“目前国内没有几家能满足我这种对模具的苛刻要求——美光速造是其中一家。”
△荣科旭阳工厂,正在工作中的美光350、220设备
自由灵活的随形水路布置。美光通过SLM(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成形,做随形水路那叫一个灵活——想做成啥形状就做成啥形状,截面也能随便调,能完完全全贴着产品的轮廓来布水路,达到更快速、更均匀的冷却效果。
△美光随形水路技术示意
完美嫁接打印功能。3D打印能折腾复杂结构、传统模具成本更低,嫁接打印能让这两者 “搭伙干活”。美光速造通过调整材料配方、优化融合工艺,让不同材料能牢牢 “粘” 住,就跟长在一起似的,此外,开发一键嫁接功能——预设程序,通过参数调整,点一下按钮,自动链接模具底座形状尺寸,实现自动化完美嫁接。
△荣科旭阳 嫁接打印件
3D打印透气钢,绝杀模具困气问题。美光通过微孔结构快速排出气体,想控制透气钢上的小孔,就调调激光的劲儿、改改扫描的路线,就能把小孔的大小、分布控制得特精准、匀匀,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出来的透气钢,不光透气好,强度和硬度也比以前高多了 —— 模具用着不容易变形、磨损,耐用得很。
△美光速造透气钢工艺介绍
100多个小时连续打印稳定性。祝总说做一个模具要打100多个小时,这就要求我的设备要长期稳定地工作,美光从冷却到光路,到重复定位的精度,是给我做了一个全面升级。
祝总强调:“金属3D打印是一个技术门槛高、道行深的高新技术产业,没有5-10年的功底做不来机器。美光速造,包括创始人在内,几位股东都是技术出身,业内深耕少说也有7-8年了,放眼整个行业都十分少见。”
不用3D打印就是一件很亏本的事情
“金属3D打印总归要实现量产化的。”祝总说,就材料而言:5年前,进口材料1000多/公斤,国产的也要4-5百,现在基本上都不超过200了,成本跟5年前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3D打印性价比已经慢慢在超越。祝总分享:之前去广东拜访一个朋友,他是做传统模具的,大概一年一个亿左右的产值。我们就在算账,因为他买了一个五轴的机器,他说我是五轴做一个小批量零件好,还是用3D打印好,成本我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投入来说,他用五轴做某些零件,已经不如我打印一个零件了。
反观传统模具,降价空间已近乎为零,甚至可能“越做越贵”。但,3D打印潜力还远未到头——它能实现的功能更多元,且随着量产化推进,效率会持续提升,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更能把模具做得更精细、更有特点。
未来,它会像现在的CNC那么普遍。目前市面上的CNC设备在50万-200万台,而目前模具行业在用的3D打印机仅1000多台,市场占有率不足10%—— 全国来看,会是一个50倍到200倍的增长。
不用3D打印就是一件很亏本的事情。祝总说,虽然自己是一个传统模具出身,但现在是完全拥抱3D打印了,当然,会有一些公司还是会坚持——我就不用3D打印。同样的,将来遇到这些冲击的时候,他也就没啥竞争力。
谈及价格与竞争力,他表示:“美光是把它发挥到极致了,他走他的平台和技术路线,主打一个‘超高质价比’,在这种很卷的状态,能把设备做得又好又便宜,放到哪个国家都很有竞争力”。
最后,祝总坚定地说:“目前全球最好的3D打印设备都在中国。”
△荣科旭阳打印件
从祝总的技术突围到模具行业的十年跨越,我们清晰地看到——所谓 “行业困局”,不过是 “认知未到” 的局限。“以技术解决问题、以创新拥抱变革”,方能打破局限、开拓新局 —— 下个十年,我们顶峰相见!
|